刘神仙情不自禁地说道:“你去年送我的那块‘玉琮’,已经是我的镇馆之宝了,没有想到,今天这块玉料更加叫人爱不释手呢!”
刘神仙所说的琮,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空心玉器,琮体有四个面,上下两个端口各有一射。
琮的起源年代不详,考古发现的玉琮以新石器良渚文化时期居多,汉代以后逐渐消失。
据说,琮是古代王权的象征,天子,诸侯作为祭祀的神器。
谢传伟送给刘神仙的那块玉琮,是他花高价从古董商手中买过来的。
那时候,谢传伟还没有找到谢家祖先藏在地道秘室里的宝藏,他在急于求助于刘神仙帮他整垮马义高的情况下,取玉琮内圆外方的形状,迎合刘神仙信奉道教的心理。
他今天送给刘神仙的这块“玉山子”,是他从谢家秘室里的宝藏中挑选出来的一块传世翡翠,玉质本身就好,再加上他家的祖先经过长时期的把玩,不仅把玉器的棱角磨圆了,而且还形成了一种行家称之为“包浆”的沁色,使翡翠显得更加温润和光彩夺目。
他先前送给刘神仙的那块玉琮虽然珍贵,无论如何也没有眼前这块“玉山子”值钱。
谢传伟本是懂玉之人,他为了显摆自己的礼物贵重,便夸夸其谈起来。
他假装客气地接过刘神仙的话,说道:“可惜这块料没有那个玉琮的年代久远。”
“话可不能这样说呀!自古赏玉之人都讲求‘首德次符’,看玉不能光看玉的年代,要看玉的质地。”
刘神仙一时高兴,没有注意谢传伟说话的弦外之音,他侃侃而谈地说:“这块‘玉山子’是真正的老坑玻璃种,坚缜细腻晶莹剔透堪称第一,更为难得的是翠绿、棕红、浅黄、淡紫四色俱全,福禄寿禧都占齐了。在雕工上,工匠把玉料里面的棕红色雕刻成一只熊,又把外皮相近的深棕色雕刻成一只鹰,还把贵重的翠色雕刻成树叶,其他颜色点缀其中,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副色彩斑斓的立体图画,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稀世奇珍。贫道已经受之有愧了,咋个还敢奢谈年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