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五年,初春
孙太后花了五年时间,利用靖难遗孤的势力,掌控大明朝堂最大的话语权之后,又对王宇这大明的心腹之患起了心思。
现在大明北方的威胁,还有哪些呢?
鞑靼原本草原的老大,被老爷子打了三次,基本处于族灭状态,基本没有对大明再次形成威胁的可能。
瓦剌是草原老二,打不死的小强,被两次重创之后,现在也先只能先带着三万族人,在西域三十个小国之间,默默的舔舐伤口了。
只有一直反复的兀良哈三卫,反而是建制保全的最为完整,成为了大明北方唯一的威胁。
之所以,兀良哈三卫一直反复渊源,主要是之前老爷子是燕王的时候,靖难之时,一直叫人家兀良哈三卫小甜甜的,靖难完之后就成牛夫人了,一脚就把他们踹回了草原。
搞得兀良哈三卫跟个怨妇似的,见识过大明的实力,直接对抗又不敢,但不对抗又憋不过这口气,所以一直在暗中支持鞑靼、瓦剌给大明找事。
现在怎么说呢?
孙太后对他们采取比较短视的怀柔政策,加大了互市贸易的往来,这位草原牛夫人又感受到了大明的疼爱,似乎性格都变得温顺起来。
这五年与大明互市往来,年年来朝,岁岁纳贡,对孙太后倒是恭顺的不得了。
所以被兀良哈三卫麻痹大意的孙太后,觉得北方兀良哈三卫没那么大的威胁,不再需要九镇近百万的明军守边了,一连撤下了四镇人马(蓟州镇、宣府镇、延绥镇、固原镇),近四十万士兵,将他们的防区,交给其他五镇兼守。
请注意,这四镇人马是从北方撤回了大明境内,不是裁汰了。
大明国力日盛,即使少了岭南那点地广人稀的地方的赋税粮草,依旧和仁宣之治时期的盛世相当,不缺这点养兵的粮草。
这撤下来的北方四镇,南下,变成了大明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南方四镇。
第一镇,福宁八万人马,驻福建,宁州城。
第二镇,南昌十二万人马,驻江西,南昌城。
第三镇,镇远镇十万人马,驻贵州,镇远关,逼得王宇规划的与安南接壤的官道,都不得不改道东移了。
第四镇,湖广镇二十五万人马。
这个最牛逼,隶属于中军军都督府,由年近七十,老当益壮的英国公张辅提督。
要不是堡宗一波送,说不得张辅这老将还能活过八十,成为历经五朝的老将呢!
湖广境内本身境内就有二十七卫,三十三个千户,近十五万卫所兵。
现在湖广又来北方一个镇的边军加强,三十万兵马,直接跃居大明第一军镇。
主要现在大明最大的一个粮仓的潜力,完全被宣德正统两朝开发出来了,有了后世那种天下粮仓的样子。
湖广极限状态下,没有出省运粮的消耗,甚至能养五六十万军屯卫所兵,都一点不奇怪。
现在大明就有湖广熟天下足的美誉,每年单单是占城稻一项,一年至少两熟三熟,每年要产出600万石的占城稻米。
加上其他贫瘠土地上轮种的玉米、土豆等等,湖广的粮食产量,一年怕是要突破1000万石。
一度到了,能源源不断通过漕运,填满北直隶境内30余座大型粮仓的地步。
湖广这个产粮量,是原本正统历史中的两倍之多。
要知道北直隶的粮仓,可是给大明北方重镇供应粮草的战略粮仓,一座粮仓的存粮量,至少是十万大军一年驻守时的粮草消耗。
当然了,大明还在王宇的影响下,在辽东的黑土地上,为大明开辟了第二个有巨大潜力的粮仓。
当辽东黑土地开垦出来,大明甚至可以有第二个湖广粮仓,即使是大明人口突破两亿,也有吃不完的粮食供应。
不过现在王宇乱入的蝴蝶效应,导致了带来的大明湖广粮仓的潜力被提前激发出来,甚至不需要漕运消耗,就能在岭南周围四省供给大明五十万大军。
合着孙太后撤下大明四镇,就是为了防备我呗!
提督南昌镇的人,是王宇的老亲家,成国公朱勇,好心给他来了封信,告诉他朝廷准备对岭南动手了,让他把自家儿子放回去。
你也不想你家姑娘守寡吧!
王宇硬气的回复的表示,不放!
我家姑娘生的嫡长子是未来的成国公,能给未来的成国公当后爹,她还能愁嫁了?
有了朱勇暗戳戳的提醒,王宇这才注意到了朝廷的预谋。
纵览全局,王宇这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即使有着来自后世的外挂,提莫的在地广人稀的岭南,似乎也干不过全局占优的大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