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内忧外患

先是让备操水军去沿海打击了一些“海盗”,从沿海大族手里榨出了一笔“保护费”,用于收服大军的军心。

连一直和王宇不对付的应天勋贵,对这位左都督也变得恭敬起来。

毕竟南方勋贵不受待见,赚外快的机会可不多。

然后备操水军就没用处了,白莲教那几艘小舢板,那用得着明军的高楼巨舰。

不多哔哔,想在王宇手下表现的应天勋贵多的是,应天三卫遇到白莲教的逆贼,就两眼发光,带大军就平A过去。

对于士卒的封赏,王宇也毫不吝啬,钱财不够的时候,还赶着叛军去扬州溜了一圈。

那些个盐商,麻溜的给凑了两百万两银子送来,王宇这派人做个样子,去把那股唬人的白莲教叛军给赶跑了。

王宇确实在打仗,喂饱了勋贵将领,下面士卒也跟着分到一些残羹冷炙。

都不用王宇怎么指挥,荆襄两地的白莲教叛军,基本遇到明军,就是被一战打溃的下场,都不用出第二招。

明军满饷不可敌。

只是这代价有点大,因为勋贵吃得有点太多了,底层士卒能得到的太少了。

只可惜现在王宇在大明还说不上话,不然还得给勋贵们引入些竞争对手才是,比如只招平民百姓的大明军校。

王宇从哈士奇的经济休克疗法中,悟出了一个方法。

动高层的蛋糕风险大,因为他们有刀子,动底层人的蛋糕风险也大,因为他们人数太多了,只有动中层,才能让上下都获益,改革阻力才不会那么大。

等把中层人洗成底层人,底层人变的足够多了,刀子也就压不住他们了,王宇才能胁迫着上层的既得利益者,让出手中的蛋糕,开始真正的着手改变大明这个农耕文明,转向现在更有利于外战的海洋掠夺文明模式。

在王宇带着大明五分之一的兵力,于荆襄平叛的时候,也先趁机带瓦剌大军袭击了大明。

没法!草原去年受点雪灾,瓦剌人要么选择饿死,要么选择入侵大明找补回来。

这就是大明解决不了的北方祸事,除非大明把草原纳入领土,保证草原人不冻死、不饿死,否则草原一遭灾,他们还是要和大明死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也先前年带着残余的瓦剌部众逃回了西域,回了一口血之后,又在兀良哈三部的支持下,回到了漠南。

兀良哈三部也懂中原鸟尽弓藏的道理,所以就是暗中支持着瓦剌。

至于鞑靼,名义上的大汗一连换了三个,还被灭族两次,基本没救了。

所以也先重返草原之后,获得了兀良哈的暗中支持,为了在草原召集部众,树立威望,第一时间看着大明大同的空档,带兵杀了过来。

不过不同于原剧里那样,也先袭击喜峰口,进而有威逼顺天的架势。

王宇带走山西卫去荆襄平叛,所以虚弱的反而是大同府就被也先瓦剌围住了。

现在宣德皇帝有两个选择:

一是,召王宇的平叛大军回援,现在荆襄白莲教的大规模的叛军已经没了,江南道路和漕运已经安全,一部分的赋税和粮草,已经能押解了到北方。

只是平叛大军背上,荆襄叛军可能获得喘息的机会,有死而复燃的风险。

二就是留着王宇清缴白莲教余孽,另外遣一军去救大同。

可是这么一来,大明就陷入了南北双线作战的困局。

倒不是大明没这么多的兵,而是大明粮草分布不是很均匀,北直隶的粮草都被平定汉王叛乱的时候用掉了。

现在南直隶的兴安仓和常平仓,同时供给南北两路大军粮草,后勤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稍有不慎,两路大军都会面临断粮的困局。

最后,宣德皇帝想了个法子,既不放弃平定两襄叛乱,又要救援大同。

王宇接到宣德皇帝朱瞻基圣旨的时候,都有些发懵,想不到对方会这么决定。

清缴白莲教的大军直接暂停大规模行动,分别驻守于临近的江南四省,防止白莲教的余孽逃散。

南直隶的兴安、常平两个粮仓的粮草,则是尽力转运至山西大同府。

宣德皇帝朱瞻基亲自领着辽东卫的大军,以英国公张辅为副帅统领陕西卫,大军出张家口,进入草原,准备堵也先瓦剌大军的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