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朝堂再战,破局之辩

他的声音掷地有声,在金銮殿上回荡,让一些原本摇摆不定的大臣开始重新思考。陆子没有停顿,继续说道:“科举改革,并非草率之举,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们设立了严格的考试制度,从诗词歌赋到经史子集,从治国方略到民生经济,涵盖了各个方面,力求选拔出真正有能力、有担当的人才。”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张太师身上,语气变得更加尖锐:“张太师口口声声说科举改革有害无益,请问,究竟有害于谁?无益于谁?难道是损害了某些人的利益,无益于某些人的私心吗?”

张太师脸色铁青,想要反驳,却发现自己竟然无言以对。陆子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把利剑,直戳他的痛处。

陆子没有理会张太师的窘迫,继续说道:“如今大昭内忧外患,急需人才。如果我们仍然固守过时的制度,固守那些早已腐朽的特权,我们怎能期望国家繁荣,怎能面对未来的挑战?”他特意用了几个昭国语言中并不常见的词汇,让自己的话语更具冲击力,也更能引起皇帝的注意。

他从国家发展、人才选拔的长远利益等方面,逐一反驳了保守派的观点。他引经据典,旁征博引,逻辑清晰,证据确凿,让一些中立大臣开始重新思考科举改革的意义。

“陆大人所言甚是!”一个年轻的官员站了出来,高声说道,“我支持科举改革!”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第三个……越来越多的官员站出来表示支持陆子,金銮殿上的气氛逐渐发生了变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太师眼看局势对自己不利,心中焦急万分。他强压下心中的怒火,再次开口:“陆大人,你说的天花乱坠,可有实际的证据证明科举改革真的有效?”

陆子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证据?当然有!”他从袖中取出一份卷轴,缓缓展开,“这是我收集整理的各地人才的资料,他们虽然出身贫寒,但却才华横溢,如果能够通过科举进入朝廷,必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如炬,直视着张太师,“张太师,你想看看吗?”张太师一把夺过卷轴,草草扫了一眼,脸色愈发难看。卷轴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地人才的姓名、籍贯、才华特长,以及他们对国家政策的见解。这些人虽然出身贫寒,但却有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他们的才华和抱负让张太师感到了深深的威胁。他将卷轴狠狠地摔在地上,怒吼道:“一派胡言!这些都是你捏造的!”

陆子不慌不忙地弯腰捡起卷轴,掸了掸上面的灰尘,平静地说道:“张太师,这份资料并非我凭空捏造,而是我派人四处走访,历时数月才收集整理而成。如果您不信,大可以派人去查证。”他的语气虽然平静,但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让张太师的气焰顿时消了几分。

陈翰林原本还在犹豫,此刻看到陆子如此自信,心中也开始倾向于他。他站出来说道:“张太师,陆大人所言确实有理。这些人才虽然出身贫寒,但他们的才华不容忽视。如果我们能够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为国家效力,岂不是一件好事?”

陈翰林的支持让陆子更加底气十足,他环视四周,朗声说道:“诸位大人,科举改革并非儿戏,而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大事。我们应该摒弃门户之见,以国家利益为重,为大昭选拔真正的人才!”

陆子每说一句话,都像一颗重磅炸弹,在金銮殿上炸响,震慑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他目光炯炯,仿佛看到了杜氏在台下含情脉脉地看着他,那眼神中的信任和支持,让他充满力量,更加坚定地站在朝堂之上,为自己的理想而战。他知道,杜氏一直是他坚强的后盾,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她都会默默地支持他,鼓励他。想到这里,陆子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让他更加坚定地继续下去。

他针对保守派的每一个论点,都以清晰的逻辑和确凿的证据回应,他的自信和雄辩让一些之前摇摆不定的大臣更加坚定地站在他这边。陆子在辩论中,旁征博引,从历史上的兴衰更替,到各国的政治制度,再到民生经济,他侃侃而谈,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他甚至还引用了一些圣贤的经典语录,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让保守派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