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渣更,后面补

在众人齐心协力共渡灾荒的过程中,何铁柱和娄晓娥成为了周边区域的“种植明星”。各地纷纷邀请他们去分享经验,传授技巧,两人的生活变得愈发忙碌,但他们的内心却无比充实。

这天,何铁柱和娄晓娥刚从邻村指导种植回来,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看到四合院门口围了一群人。走近一看,原来是一群穿着朴素的村民,眼神中满是期待与焦急。其中一个年长的村民走上前,带着浓重的乡音说道:“俺们村听说了你们的本事,这灾荒闹得俺们庄稼颗粒无收,大伙都快揭不开锅了,求求你们去俺们那儿看看,救救俺们吧!”

何铁柱和娄晓娥对视一眼,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第二天一大早,他们便收拾好行囊,带上一些空间农场里培育的优质种子和简单工具,跟着村民们前往那个受灾严重的村庄。一路上,他们看到路边尽是荒芜的农田,饥瘦的村民,心中满是忧虑。

到了村子,何铁柱和娄晓娥顾不上休息,立刻开始查看土地情况。他们发现这里的土壤贫瘠,水源也不充足,想要种出粮食难度极大。但两人没有退缩,何铁柱凭借着在空间农场积累的丰富经验,仔细研究土壤成分,决定先从改良土壤入手。

他们指导村民们收集村里的牲畜粪便,混合一些草木灰,进行堆肥发酵,以增加土壤肥力。同时,娄晓娥带领着村里的妇女们,寻找附近的水源,用最原始的方法,一担一担地挑水来灌溉土地。在这个过程中,村民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男女老少齐上阵,大家心中都燃起了希望之火。

然而,事情并非一帆风顺。几天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了村庄。原本就脆弱的农田被雨水冲刷,刚播下的种子有被冲走的风险。何铁柱和娄晓娥心急如焚,他们和村民们一起,冒雨在田间筑起一道道简易的堤坝,试图阻挡雨水的冲击。雨水打在他们脸上,模糊了视线,但没有一个人退缩。

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终于保住了农田。但这场暴雨也让何铁柱意识到,光靠传统的种植方法和简陋的设施,很难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实现丰收。他回到四合院,独自进入空间农场,开始研究如何利用空间里的特殊资源,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灌溉工具和防护设施。

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何铁柱利用空间里的材料,制作出了简易的水车和遮雨棚。他把这些工具带回村庄,教村民们如何使用。水车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而遮雨棚则在遇到恶劣天气时,为农作物提供了保护。

在何铁柱和娄晓娥的不懈努力下,村子里的农田渐渐有了起色。嫩绿的禾苗茁壮成长,村民们的脸上也逐渐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丰收的季节终于来临,看着沉甸甸的麦穗和饱满的蔬菜,村民们欢呼雀跃,对何铁柱和娄晓娥充满了感激。

为了感谢他们,村民们自发组织起来,带着自家收获的粮食和一些土特产来到四合院。他们把这些礼物堆在何铁柱和娄晓娥面前,嘴里说着朴实的感谢话语。何铁柱和娄晓娥看着这些礼物,心中满是感动。他们知道,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更重要的是,在这场灾荒中,他们用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希望,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互助的温暖。

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得到帮助,灾荒的阴霾逐渐散去。何铁柱和娄晓娥也终于可以回到四合院,过上相对平静的生活。

回到四合院后,何铁柱和娄晓娥本想着终于能歇一歇,可平静的日子没过多久,就又被打破了。

一天,街道办的工作人员又一次找上门来,这次带来的是一个新任务。上级部门得知了他们在灾荒期间帮助众多村庄解决粮食问题的事迹,希望他们能将这些经验整理成册,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不仅如此,还邀请何铁柱去参加一个农业技术交流研讨会,分享他在应对灾荒种植方面的心得。

何铁柱既感到荣幸,又有些忐忑。他深知这不仅是对自己和娄晓娥努力的认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娄晓娥看出了他的心思,鼓励道:“铁柱,你就放心去吧,你积累的这些经验,一定能帮到更多的人。整理资料的事我来帮你,咱们一起完成。”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何铁柱和娄晓娥一头扎进了资料整理工作中。他们仔细回忆在各个村庄的经历,将不同土壤条件下的种植方法、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还有各种自制工具的制作和使用说明,都详细地记录下来。为了让内容通俗易懂,他们反复修改,力求每个细节都准确无误。

与此同时,何铁柱开始准备在研讨会上的发言稿。他不断练习,对着镜子模拟发言场景,还会拉着娄晓娥和四合院的邻居们当听众,听取大家的意见。邻居们都全力支持,傻柱拍着胸脯说:“铁柱,你就大胆讲,你这本事我们都见识过,肯定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