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8年3月10日,注定是被不奴族铭记的日子。在两洋城,也就是如今的巴拿马城,炽热的阳光倾洒而下,照耀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南城之中,不奴族的工匠们满是疲惫却又难掩激动,他们小心翼翼地放下了最后一根铁轨,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紧接着,人群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这欢呼声,承载着他们无数个日夜的艰辛,也蕴含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高进站在人群前,胸膛剧烈起伏,他用尽全身力气大声喊道:“燃起烽火!”声音穿透云霄,带着十足的底气与豪迈。烽火瞬间燃起,滚滚浓烟直冲天际,像是在向世界宣告这一伟大时刻。
北城的古塔早已在高地等候多时,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南城燃起的烽火,当那熟悉的信号映入眼帘,他也扯着嗓子大喊:“燃起烽火,火车头启动!”号令一下,火车头缓缓启动,发出沉闷而有力的轰鸣声。
这是从大西洋驶向太平洋的第一列火车,它承载着不奴族的梦想,缓缓行驶在这十六公里的铁路线上。火车所到之处,欢呼声此起彼伏。铁路建设工人们从山谷中、平原上、桥梁边纷纷涌来,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工具,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山谷回应着欢呼,那声音在峰林间回荡,经久不息;平原上,欢呼声响彻四野,连微风都似乎被这热情点燃;桥梁边,欢呼的人群像是为钢铁桥梁赋予了灵魂。这一列火车,不仅运输着蒸汽起重机等建筑材料,更是连接起了不奴族的过去与未来,让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的距离,从此被彻底拉近 。
火车缓缓启动,车轮与铁轨碰撞,发出有节奏的声响。老阿拉什一家就坐在这列承载着希望与憧憬的火车上,随着建设队伍一同奔赴南城。
孩子们像欢快的小鹿,在车厢里兴奋地跑来跑去,清脆的笑声在车厢内回荡。阿夏坐在座位上,望着窗外不断后退的景色,满脸都是幸福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温暖而明亮。
老阿拉什可坐不住,他满怀着激动与好奇,径直来到火车头。火车头里,炉火熊熊燃烧,散发着炽热的温度。老阿拉什拿起铲子,亲自给火车炉铲煤,每一下动作都充满力量。他不时把头伸出车窗,呼啸的风肆意撩动着他灰白的头发,他感受着风的拥抱,心中满是对新生活的期待,不禁哈哈大笑起来。随后,他用力拉下汽笛,“呜——”汽笛声瞬间冲破山谷的宁静。
山谷里,火车的烟气袅袅升腾,与巨大的汽笛声交织在一起,久久回响。那烟气仿佛是他们奋斗的印记,而汽笛声则是他们迈向新生活的激昂号角。老阿拉什一家和建设队伍,正向着南城前行,
那里,有浩瀚的太平洋!
傍晚,余晖轻柔地洒在两洋城南城海港,给忙碌的码头镀上一层暖黄。两名工人身手矫健,沿着钢筋混凝土浇筑的高塔攀爬而上,海风猎猎作响,吹鼓他们的衣衫。
抵达塔顶,工人推开琉璃玻璃门,走进灯塔内部。他仔细检查每一个阀门,伸手触碰、转动,确认其已打开,随后转身,用力挥动手中的红旗。
等候在塔下的工人们,一直仰望着塔顶,眼中满是期待。当看到那飘扬的红旗,他们立刻行动起来。有人迅速给发动机点火,有人奋力旋转皮带轮,斯特林发动机发出低沉的轰鸣,带动齿轮组缓缓转动。工业电梯启动,二十大桶煤油在它的托举下,缓缓上升,向着三十米高的塔顶攀升。
塔顶的工人全神贯注,一桶接一桶地将煤油倒入油料池。天边愈发昏暗,琉璃玻璃反射着最后的光芒,如梦似幻。突然,塔下传来一声响亮的呼喊:“点火!”
两名工人毫不犹豫,将前端燃烧的点火棍伸进燃烧池。刹那间,“呼”的一声,熊熊火焰腾起,照亮了逐渐暗沉的天空。与此同时,远处海面上的船舶发出三声有节奏的长汽笛声,像是在为这新点亮的灯塔欢呼。
就在这一天,两洋城的南北两个海港,两座三十米高的钢筋混凝土灯塔同时亮起。它们宛如巨人手中的火炬,为夜晚航行的船只指引方向,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在茫茫夜色中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