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壁上的智能控制面板集成了多种传感器和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研发过程中的各项参数,确保实验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旁边的量子计算机集群继续发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支持复杂的AI算法和实时数据分析。
张宇首先进行了智能追踪弹药的初步设计。
他结合现代人工智能技术和先进的导弹制导系统,设计出一套能够自主识别和追踪目标的弹药系统。
在虚拟工作台上,他绘制了详细的设计草图,并通过全息显示屏模拟了弹药在不同战场环境中的运行轨迹。
“微型AI模块需要具备高效的目标识别和路径规划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强大的抗干扰功能。”
张宇眉头微皱,思索着如何优化AI算法。
接下来,张宇将注意力转向了AI模块和动力系统的微型化。
他利用纳米制造技术,成功将AI处理器和能源供应单元集成到弹药的微小空间内。
通过优化电路设计和材料选择,他将AI模块的体积缩小了30%,同时提升了其运算效率。
“压缩空间的同时,还要确保系统的散热和能量供应稳定,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艾利斯的声音在张宇的脑海中响起,提供着实时的技术支持。
完成设计和模块集成后,张宇进行了多轮实验和测试。
他将智能追踪弹药装载到一把改装步枪上,进行实地射击测试。
在一个模拟战场环境中,张宇观察着弹药的运行轨迹和命中精度。
“目标锁定成功,弹药绕过障碍物,准确命中目标。”
艾利斯汇报道,系统数据显示智能弹药的追踪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均达到了预期效果。
尽管初步测试取得了成功,张宇并未满足于现状。
他继续优化AI算法,提升弹药在动态战场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同时,他还研究了如何将智能追踪弹药与其他高科技武器系统进行集成,实现多武器协同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