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一个多月,朱重八终于凭借他过人的毅力,一路步行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怀德寺。刚进入濠州地界,朱重八最大感受就是,旱灾、蝗灾依旧如三年前一样,完全看不出有一丝改善的苗头。一如三年前,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干裂的土地仿佛巨大蜘蛛网,蔓延至天边,到处可见最近这几年才出现的新坟包。唯一让朱重八感觉不一样的是,人烟比他离开时更稀少了,据他目测,起码少了一半不止。有的村庄只剩几间残破的茅草屋,除了偶尔从枯草丛中窜出来的野狗再也见不到其他活物了,仿佛连鸟叫虫鸣声都消失了。
看着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枯骨,朱重八很庆幸自己因为年轻力壮能够逃离家乡,才得以苟活至今。虽然他的生活还是一如既往的穷困,但是他依旧觉得自己要比那些冢中枯骨幸运太多了。这就是朱重八,即使当年的饥荒饿死了他的爹娘和大哥,家里仅剩的二哥、大嫂和侄儿也在当年被迫分开逃命,如今生死不知,但是他依然乐观地认为自己要比很多人都幸运。
一路回到怀德寺附近,朱重八才发现了一丝不同,虽然田地荒芜、村庄残破、人烟稀少的现象依旧,但是此地新起坟包明显要比别地少了很多。远远望着怀德寺的轮廓,朱重八竟有点忐忑不安起来,他不知道他们这些年轻力壮的和尚都云游外出后,寺里剩下无力逃离的老幼和尚还能活下几人,尤其是慈悲的高彬师傅,不知如今是否还在人世受苦受难。在这人命比草芥还贱的末世中,见多了生离死别的惨状后,朱重八觉得自己已经麻木了,心里应该不再会对这些现象产生任何波动了。谁知离乡越近,他的心里竟也生出近乡情怯的情绪来。
随着一步步走近怀德寺,朱重八看见了曾经残破不堪,连门板都没有的大门竟然已经被修好了,时至今日依旧有人在怀德寺中进进出出的。虽然从进出的人数来看,算不上是香火鼎盛,但是在各种天灾人祸连续不断地肆虐了几年后,怀德寺还能坚持下来,在朱重八的心中就已经算是神迹了,是佛祖保佑的结果了。即使他并不太信佛,可除了佛祖保佑外,他想不出有什么原因能使怀德寺在这种世道中依然香火供奉。
走进了既熟悉又陌生的大门,朱重八看见了曾经杂乱的大院如今已被收拾得整整齐齐了,不但大雄宝殿有明显翻新修复的痕迹,就连僧人居住的厢房,还有库房和院墙等处全部都被修复了。三年前,怀德寺的香火就几乎全断了,寺里的田地又长不出粮食,慈悲的高彬法师才决定让寺里的青壮和尚全部外出化缘以寻得活命的机缘,而寺中仅剩的粮食就留给老幼病残不能远行的和尚们续命,能撑多久是多久。
想不到三年过去了,怀德寺非但没有如朱重八的想象中一样继续破败下去,反而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离开怀德寺去远方流浪时,朱重八才是十七岁的少年,如今再次回到寺中,他已经是二十岁的成年人了。曾经的光头上已重新长满了乌黑的头发,曾经稚嫩的脸蛋上多了几分沧桑和刚毅,就连往日长在嘴唇上的绒毛也变成了乌黑但有点杂乱的胡须。长期的穷困生活非但没有磨平他的棱角,反而使他的性格更坚韧了,就连他越发方正的国字脸也隐隐透出刚毅之感。
自从他跨进大门到现在,他只顾着呆傻地看着寺中的各种变化而陷入了沉思,就连寺中知客僧人已来到他面前也还不知。“阿弥陀佛!施主,光临蔽寺是为上香还是求粮?”眉毛和胡须都花白的知客僧礼貌地询问。“师伯!我是重八呀!您老人家认不出我了?”陷入沉思的朱重八被知客僧一声佛号惊醒,他迅速收回心神后,才发现眼前的知客僧是他的师伯高宏大师。
“重八?你真是我重八师侄?人长高了这么多,头发胡须都长出来了。师伯老眼昏花,一时竟认不出师侄你了。”高宏大师见到师侄流浪了三年后还活生生的出现在他的眼前,心中的高兴溢于言表。“快!快随我去见见你师傅,前几日他还叨念着你们一帮师兄弟来着!”
跟着高宏大师一路走到库房前,朱重八就见到了师傅忙碌的身影。师傅曾经因为他活不去而收留了他,后来又因为在寺里活不下去了而赶走了他,这一留一赶之间都是救命的恩情,朱重八一直铭记于心。况且如果没有三年流浪在外的生活,朱重八才有机会接触到各地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他的眼界,积累了不少的社会经验,可以说这三年的流浪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虽然跟随师傅的时间不长,当时也只是为了活命,并未用心学过太高深的佛法,但是高彬师傅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会了他要善待底层的百姓,并且在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依然记得师傅的教导,一直尽自己能力去善待底层百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重八从朦胧的泪眼里看到,师傅的长须也花白了,比之前清瘦了一点,曾经挺拔如松的身躯稍微有点佝偻了。才短短三年不见,他眼中的师父仿佛已经老了十岁不止了。如果不是最近一年有了无忌的接济和帮助,估计困苦的生活会让他的师父会衰老得更快。
“师傅…”哽咽着的朱重八除了一声师父再也说不出其他话来,只是跪在师父跟前小声抽泣着。见到师傅后的朱重八想不到自己竟会如此激动,既为师傅能在乱世中好生生的活着而激动,更为了他们还能重逢而激动。要知道当初分开之时,他们就深知能在这种乱世中活下来的人绝对不多,能有机会再重逢的就更少了。高彬大师恍惚了好一阵才认出他是自己徒儿朱重八,只是怜爱地摸着他的头不断重复着:“回来就好!…”
恢复了平静的高彬大师让高宏大师先给朱重八安排厢房,他自己则要忙着清点完这批今天刚接收到的粮食。到了晚饭时间,朱重八才有机会和久别重逢的师傅互诉这几年的经历。原本笨口笨舌的朱重八,经过三年历练后已变得健谈了很多,短短半个时辰不到,他就将这三年走过的地方和见过的趣闻及风土人情全都活灵活现地转述给他师傅和几个师叔伯听。听完朱重八精彩纷呈的经历,一众僧人亦是感慨不已,在此等乱世中能有如朱重八一般精彩的三年经历纵使是不幸身死都值了。
“我们怀德寺全寺僧人全赖张无忌小施主恩德才得以存活,时至今日他依旧每月准时给我们无偿送来大量的救命粮食和医药,不但让我们自己能得以生存,还能有余粮和医药救助无力逃离的老弱病残。此等不计代价救助百姓的慈悲之举已经持续了将近一年,你师傅这一生中也只见过他一人而已。”高彬法师至今还对无忌不求回报救助百姓的善举佩服不已。
“这世间竟还有此等豪杰!如有机会我朱重八怎么也要与这等豪杰结交一番才不枉此生。”听了师傅和一众师叔伯的描述,朱重八激动不已,在外流浪了三年他也没机会结识此等豪杰,让他甚觉遗憾。“张无忌小施主与你年岁差不多,是个非常平易近人的富商公子,你们如果有机会碰面,肯定能结交一番的。”高彬大师笑着说道。
“师父知道如何才能找到这位张大善人吗?”朱重八一时激动恨不得能早日见到心目中的英豪。“听说他在江南多地都有生意,不过你要知道更详细的信息的话,明天去问问在院中帮忙的几个义工会更清楚一些。他们本也是本地灾民,去年为了活得更好,加入了张施主的麾下,如今又被他派回来家乡无偿帮助我们赈灾救民。”
探知了门路之后,朱重八反而冷静了下来,他觉得如今还不是时机与张无忌结交。虽然根据师父他们的说法,就算现在就去和他结交他也不会看轻自己,但是朱重八骄傲的内心根本就不允许自己在如此落魄之时去结识此等英杰。张无忌他朱重八此生必定要找机会结交的,但是必须在他闯出一番事业后再去结交才更合适。
令朱重八想不到的是,他回到皇觉寺的事应该不用多久就能传回谍网的香港总部,不过此时无忌正在西洋无法在短时间内收到消息而已。更令朱重八想不到的是,有了无忌作为榜样激励他,他会比原来的历史时空中的自己更早树立起闯荡一番的雄心壮志。
自从方国珍势如破竹占据庆元路全境的消息传出后,就连云游在外的朱重八也听说了。当年为了活命,在外流浪了整整三年,如今依旧一事无成的朱元璋觉得也是时候回家看看了。此时,朱重八正从徐州往濠州的路上不紧不慢的走着,没有足够的盘缠,他只能一路走一路乞讨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