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7章 兵卒变

诡三国 马月猴年 3008 字 6个月前

抬眼望去,便是绵延的大山。

如果是闲暇时光,眼前的这些太行山的景色,无疑是令人赏心悦目的。

山脉如一条巨龙蜿蜒,山势险峻,峰峦迭嶂。

行走在这太行山陉之中,就像是走在巨人脚面的指甲盖上。

山路蜿蜒,树木在风中哗啦作响。

而夏侯惇一行则是草木皆兵,惊恐万分。

一个月前,夏侯惇还以为自己可以在晋阳城坚守。

至少能守半年。

当时的夏侯惇很有信心。

他也以为自己会成为曹操大业的重要支柱,成为万众瞩目的英雄。

英雄啊……

可是现在,他成为了笨拙逃难的狗熊。

伏击的开始,只是零散的兵卒,在某些山道上落石。

但是很快就扩展成为各种类型的偷袭,除了落石之外,有时候是一两根冷箭,有时候则是一个从山顶滚落的草编火球。

夏侯惇等人只不过是过客而已,除了一条主要通道之外,其他的采药道,羊肠道等等一概不知。

而白石羌人则是熟悉这里的土地和道路。

当然,这些小路也无法通行大部队,所以三五个人的小队就很合适了。

以大部队来追杀夏侯惇是事倍功半的。一方面是黄成需要镇守太原,收拾晋阳残局,另外一方面是夏侯惇必然有所防备,在山道狭窄之处搏杀也未必有什么好的效果。

可要是不追,又不甘心就这样让夏侯惇跑了,所以黄成最后是让一部分兵卒汇合白石羌的人,一同追杀夏侯惇等曹军残兵。

白石羌一开始的时候还挺高调,觉得他们凭自己就可以杀了夏侯惇,于是呼啸着,追着夏侯惇的印迹而来,很快就被夏侯惇的反击殴打得鼻青脸肿。

夏侯惇开心了一阵。

可是很快白石羌就吸取了教训,和黄成手下的小队组合起来,最终演化成为了曹军的噩梦。

白石羌人长久以来,都在这一带山地里面活动,从太原到北地,从北地到漠北,都有他们的足迹。

而黄成是最早贯彻实行斐潜山地兵训练操典的将领,在汉中之时他曾经训练过一批入川的山地兵,后来才是魏延接手。

所以现如今,黄成一方要向导有向导,要山地兵有山地兵,为什么要和夏侯惇正面对肛呢?

而且这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就是即便是曹军想要击杀这样的小队,都很不划算。

因为袭击都是从山崖,或是山峰顶上发起的,同时选择的地点也往往都是属于比较难以直接正面攀爬的区域,这就使得夏侯惇即便是发现了这些小队,也无法立刻对于其进行反制。若是兵卒派少了,黄成小队根本不怕,派得多了,黄成手下的这些小队跑了,曹军小分队还能不能绕回去赶上大部队,就未必好说了……

如此一来,在更多的时候,曹军只能是被动的承受这些袭击,只有在少部分可以正面攀爬的区域,夏侯惇才会进攻和驱赶这些黄成手下的小队。

……

……

几名白石羌人在小道上攀爬,然后翻身上了一块岩石。

在岩石上走了几步之后,眼前便是露出了一个小小的营地。

十几名黄成的手下兵卒,正在营地里面休息。

曹军走到哪里了?』

白石羌人伸手比划了一下,那边那个最高的山头,他们正在爬过去……』

山地兵的军校站起身,顺着白石羌人手指的方向,打量了一下,估摸了一下距离,便是下令道:都起来了!准备出发!这一次要抄个近道,不好走!家伙事都带齐了!』

队长,这大黄弩带不带?』一名山地兵问道。

两具大黄弩。

大黄弩沉重,携带的话就要将其分成三份,然后到了地头再进行组装。

而一旦带上大黄弩,还需要带上大黄弩的特制弩箭,这就是需要第四个人。

两具,就等于是要侵占六个人的携带装备空间……

山地兵队率也是挠头。

前几天的时候他带上了大黄弩,是准备狙杀夏侯惇的,可是他并不是第一批的部队,所以等到他追上夏侯惇残兵的时候,夏侯惇已经不是那么显眼了……

没有旗帜,没有高头大马,混杂在兵卒之中。

这就导致了即便是带上了大黄弩,也未必能够在兵卒混杂的情况下,对于夏侯惇一击致命。

就算是加上手雷同样也不成。

手雷的威力,并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大。

尤其是捆在一起使用的时候,反而可能是一加一小于二……

原因很简单,因为引信的燃烧不一致。点燃时间无法像是后世一样齐整,再加上引信手工的误差,就使得手雷捆在一起,有可能是某个先炸了,其他的还没有。

这就是之前用手雷炸巨石,效果一般的原因。

山地兵队长忽然想起了一句话。

要懂得取舍』,这是在军中的工匠最经常说的话。

什么都想要,便是什么都得不到。因为兵甲本身就是如此,想要坚固防御高,那么肯定是厚重的,想要射程远,那么肯定是不方便开弓困难的,军中兵器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

想到此处,山地兵队率摆手,不带了!带上些重量轻的,好赶路……没错,带上火油,还有绳子!多带点,到时候我们给曹军老贼送点小礼物!』

用大黄弩一举击杀夏侯惇,虽然很美,但是现在一来要赶路,二来也不好确定目标,一击不中就没什么好机会,还不如换上携带更为方便,并且具备一定范围伤害的火油。

兵卒们闻言,便笑了起来,嘻嘻哈哈的,就像是赶着去参加一场宴会。

……

……

将军小心!』

一颗沾染了火油的草火球跳跃而下,就砸碎在夏侯惇面前的十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