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6章 万水千山总是钱

诡三国 马月猴年 2274 字 7个月前

第1576章 万水千山总是钱

征西将军斐潜,看着周边的这些人员,尤其是川蜀土著和刘备张飞吴懿等人,观察着他们在有意无意之间流露出来的表情和信息,觉得非常有意思。

费诗和李恢明显就是关系比较亲密,因此站在一起,两个人不时还有些小动作互动一下,就像是上课的时候两个要好的同桌。

董和一脸的淡然,既没有听闻川蜀贬言有什么愤慨,也没有听闻川蜀之利有什么意动,略有些花白的须眉似乎表示着老夫见得多了,颇有些宠辱不惊的感觉。

秦宓则是和大嘴炮彭羕立于一处,稍微靠后了一些,应该是秦宓拉扯着彭羕,不让这个嘴炮王者再有什么出格的举动……

刘备张飞和吴懿站在一处,和刘璋隔着大概一个身位还多,就像是其中有一个无形的隔墙一般,相互毫无交流,显然依旧还有些尴尬,几乎就是当作对方不存在一样。

然后再加上站在自己左右的黄徐张魏,几乎就可以构建出一个小型的朝廷模式——各种派别林立,各有各自的小算盘。有倾向自己的,有注重家族的,有野心蓬勃的,有胆小怕事的,有喜放大炮的,有心怀鬼胎的,有左右摇摆的,有孤立无援的……

有意思吧?

这才是真正的三国。

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最主要的标准是眼光和胸怀。

一个人在社会上的能力有多大,最主要的是能调动的资源数量等级有多少。

对于斐潜来说,他和汉代这些人最大的区别,不就是这两条么?

举个栗子来吃,或许任何一个对于三国演义有些了解的人,当然这些人未必知道还有一本书叫三国志,大多都会因为老罗同志对于刘关张的描写产生出一些偏好,或喜欢,或厌恶,而这些偏好又反过来去让他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影响到了他的判断力……

或者说,惯性思维较强的人,基本上就是在倚靠惯性思维在做事情,不需要什么额外的判断力。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用发展变动的眼光去看问题,而是喜欢用惯性思维去解决问题呢?因为这些人比较懒,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之后,就不爱变动。毕竟变化思维,还是需要动一些脑筋的。

就像是有一部分人见到刘关张,要么就说好好好,收下来,三国没收刘关张还能叫三国么?另外一部分人则是会说,看到收刘关张就受不了了,有毒大败笔没意思又来老一套等等。而这两小部分人的评判标准,不就是这些人在之前形成的惯性思维么?

刘关张好,好在何处,又要怎么用其好?若是刘关张恶,恶在哪里,又怎样用其恶?

一个办公室老油子,自然懂得物尽其用,但是斐潜到了汉代之后,却多懂了一些,就是人亦要尽其用。

各种物品是资源,人力也一样是资源,能调动更多资源的,更更好的使用这些资源的,自然就能在接下来的战争当中占据上风。

历史上曹操拒绝吕布投降,有人说刘备的原因,但是实际上依旧是吕布惯性思维在作死,或许吕布只要动一下脑子,改变一下说辞,曹操也就不会杀了。比如不说要领骑兵,而是对曹老板说自己也擅长领步卒,可以南下替老曹克江东,毕竟骑兵是老曹心头肉……

其实吕布当时还说了一些话,也很有意思(本章说注)。

而现在,作为新占领了川蜀的征西将军,就必须考虑很多方面的问题,就像是他知道刘璋是一个废物,但是依旧要给他一个益州刺史的称号,将他摆放在台前一样,表示就这样得到吉祥物都能有所用,其他人又何必担心呢?

因此当征西将军斐潜让人将两三块铁矿石呈上来的时候,厅堂之内但凡是觉得自己可以从中找到一些机会的人,都立刻开始了大量思考,连带着呼吸有些变化起来。

人的大脑一旦高速运作,就需要大量的能量供给,因此就需要吸进更多的氧气来分解提供能量,因此在紧张的时候往往会伴随呼吸急促,便是如此。

斐潜微微笑着,让黄成上前讲解,然后稍微退后半步,也方便观察众人的表情。

黄成则是先朝着斐潜拱拱手,然后才指着两三块铁矿石说道:“出城西,过眉山,进西南,沿金河而下,可至大笮,便有一山,形如残瓮,便有此石,裸露于野,伏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