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拜师大会(一)

大道正途 天民思想 1687 字 8个月前

我仔细品悟了下那些神咒,发现它们其实源自《道德经》。好几个咒语无非不过讲究要保持好清静无为、恪守本真的心态而已。另外就加了一些道教想象出来的神灵仳佑和除邪去秽之类的东西进去。

当然,由此也可见,道教把修炼叫做修真,也的确是那么回事。也就是说道士通过修炼,使自己身心常处于虚静无为、抱朴守中的状态中去,从而达到明悟一些人生哲理,这便应该算是得道了。

得道之人,道家称之为真人,即修炼达到了本真的地步。

而真人被道教神化为不死不灭的存在!即使离开了这世界(实则就是逝世了),也还犹如活着一般。

这也源自于《道德经》中“没身不殆”“死而不亡者寿”这样的话语。

特别是道教所提的“炁”的说法,那可是关乎智慧见地之类的东西。道家认为人有先天之“炁”,天生就有一定的灵慧。

但有的人多些,有的人少些,所以人天生聪明程度就有所不同。但道家认为,“炁”是可以后天练就增补的。

这等同于现代科学认为的人的智力水平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训练(道家称为修炼)来得以提高。

并且,道家认为“炁”关乎于人性,是轻灵而清爽的,故而它可存于人的上丹田——大脑百汇穴中。

而另一样就是“气”了,它主身体气血运行,保证身体各个器官的健康。

所以它关乎于人的命。道家讲究性命双修。

一方面修炼气,以确保身体康健,长命百岁。

一方面又修炼“炁”,让自己能头脑清醒,明悟道理。从而达到“通性达命”,是谓“性命境”。

但道家认为“气”是浊气,因为它得满足人的身体需要,会勾动人的欲念。故而,他们认为浊气下沉,可贮蓄于中丹田(肚脐一带,实为人的消化道)中。

“气”经炼化,又成为精气,则贮存于下丹田(会阴区域)内。

可见,道家的修真,实则是把修炼提高到了精神层面上来了。尤其注重人的悟性!

还别说,道教这方面还是挺有些道理的。我呢也可能真是机缘凑巧,原本对《道德经》也好,道教那一套也罢,都无甚兴趣的。

但我在现实世界里时,由于关注过一下气功方面的东西,在百度上却无意中搜索到过“气”与“炁”的一些说法。

而今又结合道教这些神咒语及对《道德经》的粗浅认识,还被我如此贯串起来了!如果我能更系统深入地弄得详细些,估计在此界可充个大师了!

我这么一番明悟,却也给我带来了切实的好处,那就是在接下来的新生拜师大会上大放异彩,直接被清风观主任命为此届新生“届首”。

“届首”是他们对一届修炼者中最优秀的人的称呼,就如同我们说的状元一样。届首有统领这一届修炼者的权力,相当于班长。只是这个班有点大,三千多人!

道教收徒有三不收。分别是:心不信、好奇游戏、为图虚名者不收;心不孝、叛辱教派者不收;只求神通、妄求神鬼者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