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首精彩绝艳的诗文,让王允将信将疑。
刘隅对于刚才那句话的解释,让他觉得面前的年轻人,绝不像自己几年前了解的那般不堪。
是刘隅一直在韬光养晦,自污名声?王允觉得不可能,毕竟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对于自己的名声看到极重。
本朝自高祖立国,就以孝治天下。在选拔官员中,建立察举制度,这个制度核心,就是举孝廉。
而孝廉二字,就成了世家大族,读书人的做人标准。
因为关乎自己的前途命运。没有人会不在意,毕竟谁也不会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王允有些想不通。
王允想到一种可能,除非他志不在此,一开始就想着隐居山野,不入官场。他小小年纪,就能看破红尘,王允不相信,而刘隅这个时候,来到雒阳,又证实了他没有隐世之心。
莫非是得到水镜先生点拨后,突然开窍。
王允还是不相信,他不相信一个不无无术的人,经过别人点化后,就能贯通七经,融会百家。
如果世上真有能点开别人灵智的人,那这个人一定是神仙。
王允从不相信苍天之下会有神仙,如果真有神仙,世间岂会有如此多的灾难。
像董贼这样倒行逆施之人,岂能在雒阳据龙床,乱后宫。
王允目光深邃望着面前的少年。饶是他阅人无数,也有些看不清。
“贤侄,快坐下,咱们二人边吃边谈。”
刘隅知道自己刚才的解释起了作用,心中暗喜,面上却不动声色。
“唯”。
“王公,刚才在下解释那句含义,是否有不通之处?还请王公指点。”
王允呵呵一笑道:“想不到贤侄年纪轻轻就已经贯通诸经,令老夫大开眼界。”
“贤侄高论,令老夫大为受教,如此高论,当浮一大白。”
说完,端起酒杯吃了一口酒。
“王公谬赞,隅不敢当。”
王允笑道:“贤侄,不必多礼,老夫与你父亲当年是患难之交,你再叫王公就有些生分了,咱们二人叔侄相称即可。”
刘隅听王允这样说,知道自己通过了第一重考验,最起码在王允的心中,自己不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少年。
至于能不能被王允重用,恐怕还为时尚早,毕竟选官任员,不是小孩过家家,不可能这么含糊不清。
刘隅行礼道:“世伯。”
王允哈哈大笑。看着刘隅谦虚有礼的样子,想起了年轻时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