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有几件事需要您一定牢记。”
李长乐干咳一声,神情前所未有地凝重。
李启林瞥了眼儿子,见他这副表情,心底也开始犯嘀咕:臭小子这是真的长大了,都会用这种表情跟他这个老爹说话……
“说吧,老爹不傻,听着呢。”汉子不情不愿地应了一声。
“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人少,而是人数太多,很容易引起外人的注意,如果这时候被官府误会,会惹上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李启林半闭着眼睛,他的想法跟王镇长一样:反正是乡亲们自备干粮,那当然是人越多越好了。
“行吧……那老爹我劝回去一部分?”
李长乐摇摇头,“那倒不必,会让乡亲们寒心的,回头我给您一本兵法,让大家按照上面的要求操练起来,时间长了肯定会有人扛不住,涮下来的让他们该干嘛干嘛就是。”
“大伙平时在田里忙已经够累了,还要加练啊?”李启林有些不情愿。
李长乐语气平静,但丝毫没有妥协,“爹,您和大伙都得想清楚,我们组建起来是为了什么,万一真有胡人或者其他什么人打过来那一天,平日里嘻嘻哈哈,到时候是真的会死人的!”
“行!”李启林一咬牙,“你爹我年轻时好歹当过两年戍卒,这点道理还是懂的。”
“这就是我要跟您说的第二点了,现在开始你需要留着着点,以前当过兵的、有领导能力的,心中得有个数。”
少年的眉头始终消化不开,比自家老爹皱得还紧:“另外,也不是不让您继续招人,有人被淘汰,就需要有人补充,但也不能什么人都招,尽量在镇子里面找,外乡人要多留个心眼。”
“嗯,你爹不傻。”
“此外,您需要跟大家说清楚,让他们出去了千万不要乱说,万一被官府误会了,可能会有灭顶之灾!”
“啊?上午我们还在说,要去跟官府讨个将军当当呢。”
李长乐揉着额头,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所有事情当中,管住几百号人的嘴,无疑是最困难的。
见识过桓义之流以后,他对大晋朝廷多少也有些了解,这种事情倘若传到他们耳朵里,怕是朝中会有很多人寝食难安了。
他开始心中思考,或许自己老爹他们的想法也没错,只要有本事能要到一个编制,所有问题也就都会迎刃而解。
“实在不行,还是去找一趟桓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