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小云板着脸的摇了摇头:“别说这些没什么营养的话,我们在座的都不是听不下话的老古董。你是我们这群人里年纪最小的,你会比我们更懂如今青年的喜好。为了戏曲在未来能越来越好,你尽管放心大胆的说。”
话音刚落,会议室内就响起了好几道声音。
“是啊,你是协会的顾问,有什么提议大胆的说出来就好。”
“你是少见的创作型天才,肯定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
“我也想要听听你的想法。”
被一群年纪比自己大了一轮以上的老艺术家看着,周知非也是收起了嬉皮笑脸的心态,开始认真的思考。
半晌之后,周知非才再度缓缓的开口:“荀教授刚才说了那么多,大家的意见也提了那么多。按照当下流行的说法,无非就是寻求让传统戏曲“破圈”的方法。
戏曲是我们华夏的传统国粹,为什么会大不如前,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受到电视机和手机等新兴娱乐形式的冲击。
在我看来与其说是受到了冲击,倒不如说是审美主体的转向。而戏曲本身是一种艺术形式,既然是艺术形式那就需要符合当前人们的审美需求。
按照美学学派的观点,一部作品的意义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作品本身,二是观众赋予。所以我们应当从以上两方面下足功夫,从受众的角度思考当代人们的审美追求和精神期待。
而如今在网上最为活跃的也最值得培养的,就是戏曲的青少年受众群体,所以我们需要考虑怎么锚定这个受众群体,这些人也是我们戏曲最大的增量市场。在表演戏曲时,从场景和服饰上可以更贴近这个受众群体的审美。”
顿了顿,周知非接着道:“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歌作为戏曲表演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唱腔和配乐两个部分。
因为时代的差异,接触了很多眼花缭乱的新兴娱乐文化的当代年轻人,真的很难再去接受传统的唱腔和配乐。既然要锚定青年受众群体,那这两个部分也是传统戏曲最需要与时俱进的地方。
但是创新不代表要一味的迎合受众群体,还需要保留戏曲的本土性、民族性,这个度就需要好好把握,做到听觉和视觉审美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