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晨,这位穿越者,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他的目光穿透历史的尘埃,落在了孔柳和妫菁两位女杰的身上。
孔柳,这位前县宰的女儿,她的声音柔和而坚定,向邓晨汇报着基础学堂的情况。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对学生的关爱和对教育的执着。在她的努力下,基础学堂的孩子们如同饥渴的小树,贪婪地吸收着知识的养分,他们的热情如同夏日的烈阳,炽热而明亮。
邓晨听着孔柳的汇报,他的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他知道,这些孩子是邓庄的未来,是乱世中的希望之光。
新文学杂志,这个在战乱中坚持刊印的小小刊物,竟然在动荡中找到了它的读者。销量的增长,不仅是数字的上升,更是文化在战火中顽强生存的证明。邓晨的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他要求即使亏钱也要坚持刊印,因为在他看来,新文学不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精神的食粮。
工科系的学生们,在邓晨的影响下,展现出了惊人的自学能力。他们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依然能够探索知识的海洋,这是邓晨最为骄傲的地方。
艺术系和文学系的师生们,他们在战乱中依然保持着对美的追求和对文字的热爱,他们的笔下,是对抗残酷现实的武器。
医学系的师生们,他们在传统医学的基础上,努力寻找新的突破。虽然进展缓慢,但他们的坚持,是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待。
经管系,在妫菁的领导下,不仅保持了稳定,更在战乱中展现出了它的价值。妫菁,这位商贾世家的女杰,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对商业的敏锐和对管理的深刻理解。
邓晨站在议事堂的中央,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在战乱时代,工科不仅要钻研制造工艺,更要创新思维。经管系的学子们,你们将是未来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一过,百废待兴,正是你们大展身手之时。”
他的话语如同战鼓,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他知道,这些学子们,将是邓庄重建的中坚力量。
华清学校在战乱时期依然坚持教育和文化工作,不仅保持了教学质量,还通过新文学杂志等途径加强了文化宣传。邓晨对教育的重视和前瞻性策略,为华清学校乃至整个邓庄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个乱世中,华清学校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邓庄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