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布犁打出一张牌去又伸出手比耶道:“大致来说,隋富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哪两方面?”朱元璋追问了一句。
“一是自南北朝以来国家打击了士族豪强的势力,以至于国家能有效地控制土地与人口,能够对广土众民征税,改变了过去国弊家丰的局面;
二是建立起有效的行政制度,如三省六部制等,能够有效地将资源集中在政府手中。
尤其在广泛地使用驰道、漕运手段后,粮食、物资、财富等源源不断地向中央政府集中运输并加以仓储。
还有,隋文帝自身比较节俭、征发徭役有节制。
比如将服徭役的成丁年龄由18岁提高到21岁,由此民众有时间从事农业生产,对隋富的形成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朱元璋下意识的开始做了下自身与隋文帝的对比,第一点他做到了。
狠狠的打击了江南士人的势力,不断的削弱他们,而且也对百姓进行征税。
第二同样是也是行之有效的行政制度,他自信隋文帝也没有他勤政,而且他也很节俭。
就这样大明也没有富庶到隋朝那个地步。
反倒处处都是需要花钱,还没钱花的地步。
唯一的不同就是朱元璋把服徭役的年龄降低到16岁。
就算是隋炀帝继位之初,还把服徭役的岁数提高到22岁,甚至免去了妇女的租调负担。
只不过,由于炀帝过于雄心勃勃,渴望在短期内成就前无古人的大业。
于是很快就改变了他刚即位时减轻民众财政负担的做法。
在明初这些年朱元璋一直都大肆的征发劳役,尤其是营造凤阳宫殿的时候,还死了许多工匠。
搞得大家都玩镇厌诅咒大明,朱元璋心里膈应也就放弃了迁都凤阳的打算。
属于耗费巨大的烂尾工程项目了。
如今的南京皇城依旧在继续扩大修缮,徭役没有停止。
胡惟庸瞥了王布犁一眼,默默往后退了一下,并不言语。
明初百姓少。
所以天子才会下令让服徭役的人降低年岁。
当然了田间地头也缺少了许多壮劳力,耕种本来就是极其繁重的活,那产出自然就更少了。
一旦要效仿古代王朝,那大明的财政一下子就会支出暴增。
那就更干不成事了。
这对于一向喜欢省钱的朱元璋是不能提的禁脔。
胡惟庸自然也不会触霉头。
朱元璋也在斟酌,随即询问:
“布犁,你觉得是应该先国富还是应该先民富?”
“陛下问的确实是好问题。”王布犁摸索着自己的牌道:
“理应先国富,但是国富之后,怎么让民富是更大的难题。”
朱元璋也赞同王布犁的说法。
若是国家都没钱了,那还怎么平叛?
跟明末一样,钱财都被勋贵豪强给拿走了。
皇帝手里连发钱征兵的机会都没有,更不用说抵御外敌入侵以及农民起义了。
大明也就顺理成章的灭亡了。
“隋炀帝的大业,是做什么来着?”
朱标的老师也没怎么教过他这种知识。
学习的韩非子之类的帝王辅导书籍还是更早期的。
王布犁又比了个:“还是两点,一个是“事四夷”,二是“务巡游”。
这两项都大大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过度役使了民力。”
朱棣看着自己的牌面,对于第一点很感兴趣:“妹夫,什么是“事四夷”呢?”
对于朱棣的疑问,王布犁还是很愿意解释清楚的:
“四夷指的是大隋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这三个字说隋炀帝招揽西域少数民族来朝拜,并下令让他们途经的郡县花费巨资来招待。
隋炀帝还引诱西突厥政权献地内附,为供应戍守此地的军民,从内地转输物资巨万,大量民夫死于道路上。
更不用说他还三征高丽,为此征发的兵役人数达百万,力役更是无数,常年在道路上向北方粮仓运输粮食的民夫就达几十万人,士兵与民夫也是死者相枕。”
“瞧瞧咱,四方来朝,朕也只是让他们住在驿站,使者的额外花费全都自己掏钱,咱大明绝不给他们花钱。”
朱元璋对于这件事很是非常自得的。
他不单单是对自己抠逼,对于外族来朝那同样也抠。
“至于外族内附这件事,咱也不是没有考虑过,但更多的是让他们在长城外放牧,用牛羊换取粮食以及食盐茶叶等,根本就没想过要供养他们。”
朱元璋对于隋炀帝这番做法很是不满,这不就是搞一帮大爷来享受了吗?
我可去你娘的!
在大明,没有人能是大爷!
“我去北平就藩,老子还想着驱赶那帮投靠大明的人去打蒙古人呢。”
朱棣其实也是有点受他爹的影响,一定不能平白无故的给别人花钱。
有这钱还不如赏赐自己的部下,到时候跟着自己拼命建功立业,还得靠他们呢。
“那务巡游?”
朱标倒是对于这个挺感兴趣。
王布犁瞧着朱标打出来的牌:“就是说隋炀帝为了巡游天下,发起了过多过于频繁的重大工程建设活动。
比如,炀帝在即位初期,大业元年(605),就营建东都洛阳城,每月役丁200万人,近四成劳力死亡。
大业三年,发丁男百余万;
大业四年,发丁男20万修筑长城,死者超过一半。
从大业元年开始,隋政权就持续开挖大运河。
到大业四年,仅这一年内,为通济渠和永济渠的施工,就各自动用劳力百余万,人员死伤无数。
总之,在隋炀帝统治的13年里,几乎年年滥发徭役,不仅人数规模空前,而且超时延期,甚至从不限定工期、役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