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也认同他爹分析的话。
大明费尽心思弄的边防,着实是没有料到,最后竟然会发展成这样。
那么多的士卒的粮饷养少数精锐之士,就能护卫着边疆不失。
蒙古那些精兵都堕落成什么样子了?
才能被这样的大明少数精锐士卒给打的毫无还手之力,不敢轻易叩关来!
朱元璋父子两个瞧着,继承家丁的副总兵哱承恩卷入了一场兵变。
他因欠饷钱而发怒,杀了宁夏地区的巡抚。
但问题也不单单是因为欠饷的事,巡抚是由文人出任的。
党馨的官威很大,故意打压这些武人。
尤其他是认为哱拜这个蒙古人,非我族人,其心必异,还自荐当总兵。
你脸呢?
于是朝廷屡次不给哱拜升为总兵。
最主要的是你哱拜还冒饷养家丁的事,被我查出来了。
就算你父兄被蒙古人所杀,为大明作战效忠一辈子,那也不行。
文人打压武人,朱元璋觉得很正常,他现在就是稍稍打压一二武人的地位。
可是这个巡抚的地位,凭什么要比总兵还要大?
这其中有什么变化,朱元璋也没法去分辨,但是更加严重的问题困扰着他。
“军队欠饷?而且一下子就欠了好几年!”
“哱拜的胆子很大啊!”
久经沙场的朱元璋自是知道这是一场严重的事故。
因为就算哱拜冒领饷钱,朝廷也没有足额发放,许多士卒就更领不到钱了。
前几年没兵变,他就觉得这些士卒对于大明还算的上忠诚了。
“军屯没起作用?”
朱标也知道宁夏那个地方种地不容易。
朱元璋对于军屯这件事很重视的,他出身贫苦,自是切身知晓百姓缺衣少食的苦楚。
所以等他参军的时候,就深知军饷是维系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性,并且想方设法的筹集军饷。
在他当吴王的时候,吴良两兄弟在江阴屯田,做到兵精将良,使得张士诚不敢贸然西犯。
而康茂才在金陵等地屯田,除了能给军饷之外,还剩余七千石,得到了朱元璋的褒奖。
建立大明之后,朱元璋迅速在新占领的省份进行屯田,为了对付北方的蒙古人,更是加强了北方屯田备边的重点。
同样在收复四川、云南等地之后,也进行大规模的屯田。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省份都能因为屯田而粮饷充足的,于是开中法出来了,用来补充军饷。
除此之外,朝廷对不够的地方还会调拨钱粮。
由开封漕运到陕西,再由陕西转运到宁夏,以此充当当地驻军的军饷。
因为军屯和军饷制度密切相关,由于军屯的迅速发展和商屯、民运粮的补充,所以军饷来源比较充裕。
现在的大明几乎实现了朱元璋“足兵足食”的构想。
欠薪几乎不可能存在,而且朱元璋还会寻机给驻守北方的士卒发放赏赐。
当然了,当官的和普通士卒之间的“薪水”差距过大。
而且也是朱元璋一厢情愿的夸耀之词。
这些士卒除了要承担戍守军役之外,大多都是要从事艰苦劳动,一个月的月饷不过一石,勉强维持两三口的生活。
一旦有军事行动,再另外给点粮食做费用。
若是遇到天灾人祸,或者人口较多的士卒家庭,生活便难以维持。
“这么说,如今的大明已经到了王布犁所言的地步,总兵等军官手底下有大量的田地,许多人都变成了农奴,而不是大明的士卒。”
朱标轻微颔首,他记得戚继光这个人是靠着募兵来保证战斗力,获得了张居正的支持。
“所以现在的大明士卒都不是靠着屯田,而是给钱招募士卒,朝廷不给钱,他们就反了,同魏博牙兵并没有什么区别。”
“不对劲。”朱元璋又摇头道:“咱记得张居正执政十载,府库钱财很多。
朝廷不应该没有钱财给士卒发饷,那就是本该发的饷钱没有发到这些士卒的手上,让他们给贪墨了。”
朱标也认同的颔首,有严嵩那个大明最贪的权臣在,即使拨乱反正,边疆地区也很难立即就扭转过来。
尤其是天高皇帝远,更加容易不受控制。
然后朱元璋父子两个就瞧见了,张居正攒下的那些家底子用在哪里了!
朝廷派大兵来围剿这伙叛军,从府库里拿了不少银子。
如此情况,直接给朱元璋整一个大无语。
大笔银子花出去用来平叛,伱们这群狗东西,早点拿一点点钱发军饷啊!
偏偏把事情搞大。
“你娘的。”
一向以宽厚示人的朱标更是直接骂娘了。
在暴动的过程中,刘东旸和他的部下迫使总兵官张惟忠自杀。
然后他宣布自己为总兵,让哱承恩与另外一个人任他的左、右副职。
哱拜在这一连串兵变事件中从来没有接受任何头衔,但他被朝廷确认为这次叛乱的幕后策划人。
一个小小的军士哪有这么大的胆子!
尤其是他还敢杀巡抚,杀总兵。
这背后能没有暗含二心哱(bo)拜的支持吗?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