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168我大明竟然有如此丢脸的倭乱

对于这个结局,朱元璋都被气得要流泪了。

不是丢脸,简直是没脸了!

朱元璋本来觉得大明亡了心里十分难受,可未曾想还有这种憋屈的事情发生,更让他心里十分的不得劲。

四五十个人,在咱的大明的眼皮底下转悠了一个多月,还来京师门口耀武扬威。

他们想抢就抢,十几万驻军束手无策。

这可不是单纯的军事行动,而是一起严重的政治行动!

这点倭寇就让大明束手无策,若是他们来的人再多点,变成军事行动,还不得占据咱辛苦打下的地盘?

一想到这里,朱元璋气得牙痒痒。

朱元璋不清楚为何大明的军队会变成这样。

他觉得自己改良的卫所兵制是极好的。

可经过时间的检验,这种以屯田为基础的兵制使得士兵在战争爆发时,不仅战斗力低下,而且军事训练几乎没有。

这些明军在面对倭寇这种亡命之徒时,几乎变得毫无还手之力。

说出“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的朱元璋先前有多高兴。

现在他的痛苦面具,就有多痛苦。

以老朱一贯抠逼的性子,他光想着卫所兵制有着极大的成本优势,却忽略了士卒的战斗素质。

上官吃空额,且无人抓训练,基本都变成了农奴部队——除了种田,啥也不会。

按卫所制度,军丁既要承担戍守之责,又要从事耕作,还要承担各种军中劳役。

他们成为大明军官肆意压榨的私人奴隶,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有如此表现实在是太正常了。

朱元璋沉浸在悲痛当中,无法自拔。

这群兵丁,甚至还不如他遇到的元兵能打呢!

“此事在我看来确实是不可思议,大明兵丁如何能孱弱到这种地步。”

朱标也想不明白大明的士卒为何会变成这种模样,要知道如今这群士卒可是横扫各路诸侯,还去外面同蒙古鞑子干仗呢。

而且看样子大明未来的那些将领的问题也极大。

多是没有经历过战事,许多将领都是大手一挥,叫士卒冲锋前去交战。

待到稍微死伤点人,大明将领没有带头就跑,就已经算是勇者了。

更多的是丢下士卒,自己个先跑了。

如此一来,焉能不败?

朱元璋父子二人出现在皑皑白雪上,他们二人瞧着王布犁在雪上划来划去,想象不到这其中有什么乐趣。

“标儿,咱的大明为何会是这样呢?”

“我也不清楚,看到的太少了。”

朱标虽然看了八十多天的倭乱,但好像时间过的极快,一天也就变成一小会,刷的就过去,仿佛快进一般。

“难不成是咱定下的制度有问题?”

朱元璋的话音刚落,他便迅速的摇头:

“不可能!定然是后世子孙没有按照咱的想法去执政。”

面对老爹如此肯定的话,反倒让朱标变得迟疑了。

他知道有些制度此时适合,但过了许多年后,就不一定合适了。

否则我们为什么不完整的继承大元或者大宋的制度呢?

朱标还年轻,他的思维没有那么固定,也愿意接受新鲜事物。

或者说接受新鲜事物的程度要比他爹朱元璋快多了。

朱元璋就看过三个当皇帝的,一个是末帝崇祯,此子异常勤奋,像他,但脑瓜子有点拎不清。

老四朱棣就看见他登基为帝的场景,不知道执政怎么样。

对于老四的执政,朱元璋也不抱希望。

因为根本就没咋在这方面培养过他,全都靠他自己摸索。

朱元璋很确信自己多年的帝王心术,并没有传到老四那里,而是断了代。

就以老四的政治水平,朱元璋相信他也没啥帝王心术。

至于老大朱标的儿子当了皇帝,朱元璋定然不会嘱托让孙儿去杀自己的儿子这种事的。

所以朱元璋得出判断,那就是后世子孙并没有完全听他的话,按照他定下来的规矩行事。

对于朱元璋的自问自答,朱标也没想明白。

目前得到的消息太少,没有人能够回答他们。

就算是王布犁,他也只顾得在仙境当中玩乐,根本就看不到他们父子俩的存在。

“爹,这种事我们该如何避免?

兴许是大明很久没有敌人,我们覆灭了北元余孽,所以变得文恬武嬉起来,以至于让这些倭人作乱。”

朱元璋轻微颔首:“那些士卒根本就不像是打过仗的模样,确实如同你说的差不多。”

听到这里,朱元璋确信老四虽然没啥执政能力,但在打北元余孽这件事上肯定是出了大力的。

莫不是他数次出征北元,把北元余孽给覆灭了,所以搞得后面大明没有战事,变得文恬武嬉了?

不对!

朱元璋随即摇摇头,肯定是当皇帝的问题。

若是后世子孙当了皇帝,也能像他这般勤政。

就算没有外敌,朝堂内的文武大臣,也不会变成那种模样,按照老朱的要求,早就该料理了这帮人,省的他们丢人现眼。

“咱好生烦躁。”朱元璋攒了个雪球,想要砸正在玩乐的王布犁:“真想叫人给咱解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