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特效制作这方面,早准备比晚准备更好。
而这种准备,不仅仅是技术和设备上的准备,更重要的还是特效人才上的储备,以及经验上的积累。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要知道这特效制作技术说难也难,说简单却也简单。
王皓前世的时候,华夏的特效行业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以后,其实也不弱于国外多少。
不少特效制作公司,更是凭借着低廉的人力成本,从外国公司那里拿到了不少外包项目。
甚至于不少大制作的电影,其背后都有着华夏特效公司的身影。
只是技术既然上去了,为何华夏的很多电影中,特效依旧是给人一种粗制滥造的廉价感呢?
这其中除了流量时代来临,高昂的片酬成本导致制作成本和特效成本被压缩以外,更多的其实还是因为很多华夏电影人根本就不会利用特效。
特别是一些导演和团队,甚至就没有这方面的应用经验。
须知道,所谓的特效,并非仅仅只是指电影拍摄结束后的后期处理工作,它贯穿了整部电影的制作流程。
特效也不是某种视觉效果,而是一整套的,和整部电影密切联系到一起的有机体系。
从一个项目立项开始,特效人员就得和剧组的美术、道具、造型等部门一起,就剧本和导演的设定,去创作人物和场景的概念设计,以达到特效和电影风格的完全统一。
光是这一点,华夏未来的很多电影特效,其实都做得不合格。
例如明明是华夏的神话片、仙侠片,结果电影里出现的怪物模型,却都是西方的样式。
这就是前期导演和特效制作部门之间的沟通出了问题。
而除此之外,类似的问题其实还有很多。
例如许多导演盲目崇拜国外的特效技术,于是在拍电影的时候也找来了外国的特效团队。
结果因为言语不通,再加上认知差异,双方沟通出现了错位,最终钱是花了不少,做出来的特效却是差强人意。
所以为了未来的“科幻电影宇宙”,王皓现在就得开始为自家的特效工作做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