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子则联合英国公府,在朝堂上弹劾与二皇子亲近的江南官员,罗列诸多莫须有的罪名,试图削弱二皇子在江南的势力。二皇子也不甘示弱,指使文官们上书弹劾三皇子任人唯亲,在兵部安插大量勋贵子弟,破坏军队纪律。
在这你来我往的争斗中,朝堂愈发混乱,政令难以推行,百姓民生反倒被搁置一旁,而三位皇子和他们的支持者们,却深陷权力的漩涡,越卷越深 ,全然不顾这内耗正一点点侵蚀着大齐的根基 。
朝堂之上,三位皇子及其支持者们的激烈争吵仍在持续,那此起彼伏的辩驳声、指责声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张无形的大网,将整个朝堂笼罩在一片混乱与喧嚣之中。宣帝高坐于龙椅之上,面色阴沉,目光冷峻地看着下方这混乱的一幕,眉头紧紧地拧成了一个“川”字。
他的三个儿子,大皇子朱熠、二皇子朱珩、三皇子朱蓉,才刚刚入朝参政,便迫不及待地拉帮结派,为了权力争得你死我活,全然不顾朝堂的秩序和国家的稳定。他们各自带着自己的支持者,或是为了某项政令争吵不休,或是为了打压对方不择手段,使得原本庄重肃穆的朝堂变得乌烟瘴气,混乱不堪。这种毫无节制的争斗,让宣帝感到无比的愤怒和失望,他心中暗自思忖,自己苦心经营的朝堂,怎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变成这般模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就在宣帝满心恼火,思绪纷乱之时,他的目光不经意间扫到站在勋贵队列中的镇南王赵轩。赵轩身姿挺拔,气宇轩昂,周身散发着一种沉稳大气的气质,与朝堂上那些为了权力争得面红耳赤的人截然不同。他静静地站在那里,神色平静,既不参与皇子们的争斗,也不轻易发表言论,只是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眼神中透露出几分忧虑与无奈。
看到赵轩,宣帝的心中涌起了一丝别样的情绪,那是一种久违的欣慰与安心。在这混乱的朝堂之中,赵轩就像是一股清流,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后代并非人人都只知争权夺利、沉迷于权力的漩涡无法自拔。然而,这份欣慰之中却又夹杂着深深的无奈与苦涩。宣帝清楚,赵轩虽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可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自己如今却无法与他相认。
宣帝强压着心头的怒火,待朝堂上的争吵声稍微平息,重重地清了清嗓子,声音威严地在大殿中响起:“都住口!成何体统!”众人顿时噤若寒蝉,纷纷跪地,大气都不敢出。
“如今江南水患,百姓深陷水火,这才是当务之急。”宣帝目光如炬,扫视着众人,“朕命户部即刻拨款赈灾,不得延误!”说罢,眼神看向大皇子朱熠,微微点头,“大皇子所提直接拨款以解百姓燃眉之急,此乃务实之举,心系百姓,值得称赞。”朱熠心中一喜,脸上却仍保持着恭敬,叩首谢恩。
接着,宣帝话锋一转,看向二皇子朱珩和三皇子朱蓉,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二皇子,核查灾情固然重要,但此刻救灾如救火,一味拖延,难道要让百姓在洪水中多受煎熬?三皇子,你虽提出派士兵协助,却也不该在朝堂上如此肆意贬低他人提议。你们二人,心思全然不在如何快速解决灾情上,只想着打压对方,争个高低。”二皇子和三皇子听后,脸色煞白,忙伏地请罪。
“朕再命御史跟随赈灾款项同行,务必确保每一文钱都用在救灾上,若有贪腐,定斩不饶!”宣帝的声音回荡在朝堂,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