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飞扬刚结束一场忙碌的门诊,回到办公室还没来得及坐下,刘祖训就神色匆匆地闯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病例资料,脸上满是凝重。“飞扬,你看看这个。最近我们科室接诊了好几例硬腭癌患者,情况都不太乐观。”说着,他把资料递给赵飞扬。
赵飞扬接过资料,快速翻阅着,眉头越皱越紧。“硬腭癌?这确实是个棘手的病症。你看,这些患者不仅硬腭区域有难以愈合的溃疡,还有血性分泌物,而且因为肿瘤压迫食道入口,吞咽困难非常严重,生活质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两人深知硬腭癌治疗的紧迫性和复杂性,决定立刻召集团队成员,共同商讨应对之策。很快,肿瘤学、口腔医学、病理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齐聚会议室。
赵飞扬站在会议桌前,神情严肃,将手中的病例资料分发给众人。“各位,这是我们近期遇到的几例硬腭癌患者的详细资料。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病例有一些共性,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我们必须尽快找到最有效的治疗方案,否则患者的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
肿瘤学专家李教授推了推眼镜,接过话茬:“硬腭癌在临床上虽然不算特别常见,但治疗难度却很大。手术切除范围往往难以精准把握,切除过多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和面容,切除过少又容易导致癌细胞残留复发。”
口腔医学专家王主任微微点头,补充道:“而且,术后的口腔修复和功能重建也是个大问题。患者的吞咽、咀嚼和语言功能都需要尽可能恢复,这对我们的技术要求极高。”
病理学专家陈博士则拿起一份病理报告,仔细端详着:“从病理切片来看,这几例患者的癌细胞分化程度不同,恶性程度也有所差异。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肿瘤的基因特征,以便为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会议室内,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而紧张。赵飞扬认真倾听着每一位专家的发言,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关键信息。经过一番深入的讨论,初步拟定了几套治疗方案,但每一套方案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年轻医生林晓突然开口:“我在国外学习的时候,接触过一种新兴的治疗理念,将免疫治疗与传统的手术、放化疗相结合。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细胞,或许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林晓,这个年轻医生的提议让大家眼前一亮。赵飞扬眼中闪过一丝希望:“林晓,你详细说说,这种免疫治疗具体是怎么操作的?”
林晓站起身来,走到投影仪前,调出相关资料,开始详细介绍免疫治疗的原理和临床应用案例。他的讲解深入浅出,让在场的专家们对这种新兴治疗方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李教授摸着下巴,思考片刻后说:“听起来确实很有前景,但免疫治疗也并非万能的,而且在国内的应用还不够广泛,缺乏足够的临床数据支持。我们需要谨慎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赵飞扬微微颔首:“李教授说得对,我们不能盲目跟风。不过,这种创新的思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我建议成立一个专项研究小组,对免疫治疗在硬腭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索。林晓,你作为主要成员,负责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制定研究计划。”
林晓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用力地点点头:“好的,赵主任,我一定全力以赴。”
会议结束后,赵飞扬和刘祖训又单独留下来,对接下来的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部署。他们知道,这将是一场艰难的战斗,但为了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他们必须全力以赴。
第二天,专项研究小组正式成立。林晓带领着小组成员,开始了紧张的资料收集和研究工作。他们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与国外的专家进行视频交流,深入了解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和临床实践经验。
与此同时,赵飞扬和刘祖训则忙着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详细介绍治疗方案的利弊和风险。他们深知,患者的信任和配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与张大爷沟通时,张大爷的儿子满脸担忧地说:“医生,我父亲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我们真的很担心手术和放化疗会让他吃不消。这个免疫治疗真的能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