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央地(2)

既然名字里带着“融合”两个字,那言下之意自然不言而喻。

总的说来,虽然由于彼此的运行机制和现实问题,两边不可能变成真正的“一家亲”,但不管如何,由于彼此都给另一边提供了一条曲线进步的可能性,又有人能在内部说得上话,因此只要央地融合/地企融合工作推进的好,的确可以减少避免许多冲突的矛盾。

只不过很可惜,思路虽然不错,但弱势的一方是没有多少资格跟强势的一方联姻的。

在94年以前,主管单位跟地方国企搞“地企融合”很容易,但想跟央企搞“央地融合”,却是没那么容易;

不过这种情况在94年以后逐渐反了过来,变成央企想要跟本地主管单位搞央地融合开始困难了起来。

无它,强弱掉转了而已。

只不过东营这边的情况很大部分地区的情况很有些不一样,打从建市的那一刻起,央地融合工作就从来没顺利过……哪怕指挥部这边其实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主动寻求这种融合了。

原因其实也并不复杂。

东营这座城市虽然是依托着石油资源,依托着指挥部,才在短短二十年间从一个小村庄变成一个地级市的,

但由于从一开始,本地的工农关系就没处理好,这导致双方的恩怨越积越深。

想想看,一个在二十年间从无到有的城市,系统班子和执行基层的主要成员会是来自于哪里?

那必然是本地人居多啊!

当整个本地系统的人员,上上下下全都对指挥部产生了抵触和排斥,甚至就连大部分的本地居民都对指挥部有偏见,在这种群众基础下,你觉得他们会愿意跟你寻求融合?

做梦吧你!

因此,当这种情绪形成了生态文化之后,就算你换了东营这边的领导也无济于事……正副班长并不是万能的,他们也必须照顾到本地系统的感情,没有了本地系统的支持,许多工作你就等着停留在纸面上吧!

要不然,你以为杨默当初为什么第一个拜访的是叶涛这位常务,而不是德州的正副班长?

清羽的日常生活

总之,在这种根深蒂固的排斥之下,指挥部这边的央地融合工作可谓是举步维艰。

东营这边倒是时不时地交流一些人进来混点编制和资历,但指挥部想要交流一些干部去本地挂职,却基本上全部遭到了拒绝……就算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下来,也是安排到一些无关痛痒的部门。

但与之相对应的,东营这边对于推进“央地合作”,却显露出了极高的热情。

只不过,这种“合作”与其叫做合作,倒不如说是在单方面打土豪。

总之,只要东营这边一缺钱了,立马就会过来溜一遭,这种情况哪怕放在后世也没有任何改变。

也正是因此,东营指挥部才在整个石油系统里变成一个人人都可以调侃的笑话,一些看他们不爽的人,更是私下里冠以“猪圈”的称号……虽然整个石油系统的单位都面临着本地工农关系的难题和挑战,但像东营指挥部这样被动的,的确可以算作是独一号了。

只不过没办法,前世因后世果。谁让指挥部这边太过傲慢,在一开始就没认真处理本地工农关系呢?

几十年的恩怨积累下来,就算天王老子来了都没辙。

所以,这座城市东西两个城区宛如两个不相干的世界,后世在西城区就连打个滴滴都没人接单,而没有车的油田人只能使用“东营出行”这款APP不计价出城等种种怪事,等你了解其中的缘由后,也就见怪不管了。

……………………

只不过,杨默有些没想通的是,东营那边虽然经常过来“化缘”,而且化缘的金额一直不小,但据他所知,每次顶多薅个几百上千万就完事了,往年一整年加起来也不过刚刚突破九位数,怎么今年一口气就要薅那么多?

就算是今年有着“喜迎亚运”的名号,就算东营是火炬传递点之一,这也不该啊?

听到杨默的疑问,穆思远苦笑一声:“因为国家打算推行分税改革了……虽然现在只是在跟广州那边谈,想让他们作为试点,但不久前工作会议上的态度很明确,这次的改革势在必行……所以,东营这边便没有那么多的顾忌。”

杨默顿时恍然……原来如此!

于1990年在工作会议上提出、并在1994年正式开始实施的分税制改革,虽然说根源在于朝廷已经难以承受越来越重的财政负荷,但从实际意义上来说,却绝对算得上是改革开放以后最重要的一道分水岭,整体来说,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当然,对于各地的主管单位来说,分税制的出现,不但意味着来自朝廷的转移支付比例降低,更多的需要自己自力更生发展经济,也同样意味着他们的身份出现了一种微妙转变。

如果说在实施分税制改革以前的地方主管单位是总部直辖的部门主管的话,那么在实施分税制改革之后,必须要走上公司化运营道路的他们,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像是各子公司的总经理和职业经理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既然身份和规则已经发生了变化,那面子自然就没那么重要了,对于地主家的傻儿子们也自然不会客气,能多薅一点是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