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油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姐姐的二林部,身处羁縻州的温柔乡,朝廷以宽厚之心相待,所给之价,犹如春雨润物,此乃其一。”
“若将赤铜化为黄铜白铜,再以巧手雕琢成器,供应四川,部族之财,将如江水滔滔,此乃其二。”
“铜价高昂之时,眉山榷场之上,盐钞定会如热门之券,抢购一空,此乃其三。”
“我眉州,如今物产丰饶,尤其是那书籍,字字珠玑,篇篇锦绣,姐姐得钞之后,必欲换得这等好物,眉山也因此而更加繁华,此乃其四。”
“待到眉山成为连接嘉益,辐射三江的商贸枢纽,商贾如云,车水马龙,到那时,小弟我若开一家‘铜韵轩’饭庄,以铜器为饰,美食为媒,何愁几十个孤儿不能温饱?此乃其五。”
范先生听后,眉头渐渐舒展,似乎一切疑虑都已烟消云散。但他仍忍不住问道:“明润,你个人的好处何在?”
苏油哈哈一笑,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有了姐姐这棵大树,我在眉山自然是如鱼得水,逍遥自在。但最关键的是,眉山那几样新奇的物产,比如那用特殊工艺酿造的‘铜泉酒’,还有那以铜器为封面的‘铜韵集’书籍,嘿嘿,都与小弟有着不解之缘。”
范先生闻言,不禁大惊失色:“明润,你此言非虚?眉山城各项产业,历来由江卿一手遮天,你如何……”
苏油神秘一笑,轻声道:“世间万物,皆有缝隙,只要用心,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难道他们真的都唯你马首是瞻?”阿囤弥半开玩笑地斜睨着苏油,眼中闪烁着好奇与不信。
苏油轻轻一笑,不急不缓地指向桌上那架天平旁晶莹剔透的玉瓷筹码,仿佛它们是解开秘密的钥匙:“这可不是寻常之物,乃是出自眉山史家瓷坊的匠心之作,每一枚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故事。”
说着,他又从鼓鼓囊囊的书包中抽出一把小巧精致的折刀,刀柄上镌刻着“硬是好”三个遒劲有力的字:“再看这把折刀,锋利无比,乃是眉山石家铁坊的得意之作,据说每一把都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道工序精心打造。”
阿囤弥的目光随着苏油的手势移动,最终落在了庙墙上那幅色彩斑斓的十二花神挂历上:“哦?那这挂历呢?”
“这可是眉山程舍人印坊刚刚推出的新品,每一幅都细腻地描绘了花神的姿态,仿佛能听到她们的低语。”苏油的声音中充满了自豪。
最后,他将书包轻轻放在桌上,那书包的布料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至于这个书包,它可是最新款的纱縠行苏家织染出品,每一根丝线都经过精心挑选,舒适耐用。”
正当阿囤弥听得入神时,苏油突然话锋一转,从土地庙的角落取出三份契约,神秘兮兮地说:“范先生,您看,除了苏家织染是我嫂嫂的产业外,这三家作坊,我都持有三成的股份……哎,这张拿错了。”
阿囤弥眼疾手快,一把抢过那张被风吹落的纸张,随即爆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哈哈哈,这是什么?酒!你这小子,还藏着掖着!”
苏油挠了挠头,有些尴尬地笑道:“呃,这个……勉强算是我的一点小爱好吧。”
阿囤弥却不依不饶,拍打着桌子:“哪有酒坊老板不把最好的酒藏在家里的?这里也算是你的第二个家吧?别废话了,快把酒拿出来!”
谎言在阿囤弥的慧眼下无所遁形,苏油只好硬着头皮,跑到土地庙里,揭开蒲团,再掀开石板,一个玉瓷瓶静静地躺在那里,瓶身上刻着“永春露”三个大字,旁边还放着几个小瓷杯。
原来,苏油生怕嫂子和长辈们发现他偷喝酒,特意藏了几瓶在土地庙里。此刻,他就像被抓住的小狐狸,满脸通红,支支吾吾地说:“我……我只是在做产品测试。”
阿囤弥一把夺过酒瓶,笑得前仰后合:“哈哈哈,范先生你看,我就说他有吧!小油啊,侗寨里可没你这么藏着掖着的,你这样可不把姐姐当朋友哦!这酒到底有多精贵?哇哦……”随着瓶盖的开启,一股浓郁的酒香瞬间弥漫了整个屋子,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陶醉其中。
在那片辽阔无垠的广野之上,一场别开生面的野餐正悄然进行,而当一只古朴雅致的软木塞轻轻弹跳而出时,仿佛是大自然的密语被悄然揭开,一股无法抗拒的酒香瞬间弥漫开来,如同晨曦中的第一缕花香,穿透了时空的缝隙,让每个在场的灵魂都为之一振。
苏油,一个面带狡黠笑意的少年,动作敏捷地从身旁古朴的木盒中取出一块洁白的绸布,几乎是本能地盖在了刚被斟满的酒杯上,随即向四周连连作揖,言辞中满是歉意与得意:“哎呀,真是有眼不识泰山,竟不知姐姐也是此道中人。
若早知如此,我苏油定当早日献上这坛我家酒坊的最新力作——‘永春露’。来来来,让我先为姐姐,还有德高望重的范先生,以及各位日夜操劳的账房先生们,敬上这一杯甘露!”
随着他的话语落下,晶莹剔透、近乎透明的酒杯与酒瓶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芒,那酒香,如同古老森林深处的秘密,浓郁而又神秘,让在场的每一位宾客都不由自主地深吸一口气,心中那股对未知的渴望被撩拨得痒痒的。他们都知道,这绝非寻常之物,而是藏着匠人心血的佳作。
终于,当那第一口“永春露”滑过舌尖,先是如同春日里初绽的花朵,带来一抹清新的甘甜,紧接着,一股复杂而深邃的酒香在口腔中炸开,如同漫步在千年的酒窖之中。
范先生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缓缓道:“大宋铜政,犹如严冬之霜,冻得冶坑瑟瑟发抖,坑户们只能以次充好,产量低微,品质堪忧。你是想……以春风化雨之姿,反其道而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