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此番南下,为的就是想与南军决战,直捣黄龙,如果此事退兵北还,那攻下的城池也会尽归南军,可谓功亏一篑,要是此时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旦给朝廷喘息之机,再行南下就相当于重头再来。
朱棣也理解麾下诸将的想法,毕竟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就不一样,对于这些将军来说,他们往往会选择在胜算更大的条件下出战,此时南军有援军赶到,己方刚刚遭逢大败,又正逢此时暑热季节,诸多因素都对战局不利,退兵休整也是守成之法。
但朱棣与他们不一样,他是大明的最强藩王,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他虽然起兵造反,意图夺位,但并不是想要推翻大明再开新朝,更不想让大明的江山因为长久地战争而山河破碎,也不想让大明百姓生灵涂炭。他此番南下,为的就是与南军决战,毕其功于一役,不让自己发起的这场靖难陷入到无休无止的南北交战当中。
朱棣对魏国公徐辉祖恰巧率军来援也是感到万分无语,不管怎么说徐辉祖也是自己的大舅哥,是王妃徐氏的亲哥哥,论远近亲疏肯定是与自己更亲近一些,你说你就算不帮我,隔岸观火、作壁上观、告病请辞也好啊,反倒是帮着朝廷对付自己,之前再白沟河就阻止了自己进一步扩大战果,如今又在这齐眉山大败自己,阻止自己率军南下。
朱棣心里烦闷不已,此时见诸将纷纷表态,有想要退兵北还的,有坚持继续与南军决战的,朱棣索性大声开口道,“欲渡河者左,不欲者右。”
话语落下,诸将便停止争论开始站边,朱棣见大部分将领竟都默默地站到了左侧,这可把他气得不轻,脸色铁青,怒目圆睁。朱棣心里不禁想,“若是道衍那老和尚和他的小徒弟在,一定会支持孤继续南下,直取应天!”
诸将本就知晓燕王此番南下就是欲与南军决战,此时见朱棣脸色哪还不知燕王已经动怒,但是这仗再打下去胜算越来越低,还是尽早撤兵北返更为稳妥一些,于是纷纷低头沉默不语。
在这气氛僵持之时,朱能站了出来,他目光坚定,双眼如炬,声如洪钟般说道:“昔年汉高祖刘邦十战九不胜,卒有天下。如今我们遇到这点挫折便要退缩,那此前的努力岂不都白费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定能成就大业!”
朱棣满眼赞赏的看向朱能,随即开口说道,“朱能所言不错,此番我燕军虽然大败,但任有与南军决战之力,反观南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不足为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时北还不仅前功尽弃,还会给南军喘息之机,如果退兵之时再遇南军追击围堵,我等好不容易打下的这大好局面酒全部付之东流!”
朱棣和朱能的这一番话,如同惊雷一般炸响在燕军诸将的心中,也仿佛给众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燕军将领们心中那原本动摇的决心,又重新坚定了起来,他们握紧了手中的兵器,准备继续与南军一决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