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武帝在朝堂上宣布了一道振奋人心的诏令:
“朕修德治国,观天道循环,欲顺天地大道以济民生。今大殷国运正昌,内外渐定,特改元为‘神道’,以彰天人合一之意。愿我大殷万世昌盛,国泰民安。”
改元的决定在朝堂上引起了广泛议论。天武帝以“神道”为元号,不仅表明了其追求天道长生的意志,也隐含着对大殷国运的自信。
东宫内,宗邺文对苏子恒说道:“父皇改元为‘神道’,这是他的政治信号,也在为一些重要决策铺路。子恒,你可看出其中深意?”
苏子恒答道:“殿下,改元虽象征国运转盛,但更可能为一些重大改革开路。而陛下对江南、对安公主的意图,恐怕正是下一步棋。”
几日后,天武帝在乾极宫内宣布一项重要决定:
“安公主宗清婉,虽幼年因特殊缘故托付荆山萧氏养育,但其乃皇室宗女,德才兼备。东宫辅臣苏子恒,忠诚谦恭,才智卓越,深得朕心。今特赐婚安公主与苏子恒,以彰皇恩,亦为江南与东宫铺就新局。”
此言一出,朝堂一片哗然。
几个月前,苏萧两家联姻的传闻曾在朝野间引发讨论。而此刻,安公主宗清婉真实身份的公开,却让这场联姻被赋予了更深远的政治意义。
宗清婉虽名义上为萧家女子,但因幼年被托付荆山萧氏抚养,与江南士绅关系密切,近年来更是积极推动江南改革,成为士林推崇的典范。而苏子恒则是太子宗邺文的左膀右臂,这场婚姻显然意在将江南完全纳入东宫势力。
宗邺晟在宗室议会上冷笑道:“陛下此举,怕是要让东宫与江南士族彻底连成一气。如此一来,宗室与功勋的力量又将被进一步压制。”
东宫内,苏子恒听闻赐婚诏令后,表情复杂。他低声对宗邺文说道:“殿下,臣未曾料到陛下会赐婚安公主于臣。此事虽为恩典,但臣深知其政治深意,恐难以胜任。”
宗邺文笑道:“子恒,你多年辅佐本宫,忠心耿耿。此婚既是父皇对你的肯定,也是对东宫的支持。更何况,安公主自幼虽养于萧家,但她的身份早已注定。她既是江南士绅的象征,更是皇室的宗女。此婚,对你我而言,都是绝佳的机会。”
苏子恒拱手道:“臣明白。但臣亦担心,此婚恐成为江南士绅与朝廷派系争斗的焦点,徒增变数。”
宗邺文拍了拍他的肩膀:“子恒,你与安公主同心协力,必能安抚江南士绅,稳固朝局。父皇已替你我铺下此局,我们只需按步前行。”
安公主宗清婉在江南听闻赐婚诏令后,对贴身侍女说道:“父皇的赐婚之意,早在几个月前便埋下伏笔。苏家与萧家的联姻,本就是一场布局。而今父皇公开我的身份,更是要将江南完全纳入皇室掌控。”
她提笔写信给宗邺文,表明态度:
“臣妹虽出身皇室,却受萧家抚育之恩,深知江南士林的重托。若此婚能助东宫巩固大局,臣妹愿尽心相助。但亦请殿下明察,莫让臣妹的婚姻沦为朝野争斗的牺牲品。”
宗邺文回信安慰道:
“清婉不必多虑。你之身份正是父皇深意所在,既能稳江南,又可辅东宫。你与子恒同心协力,便是对本宫最大的支持。”
赐婚的背后隐藏着重重暗流。
宗邺晟在密信中对定远侯说道:“赐婚表面是家国大事,实则是父皇与东宫的步步紧逼。江南既与皇室联姻,东宫势力必然大涨。此局若不破,宗室与功勋将再无翻身之日。”
定远侯回信道:“萧家本已与士绅联合,此番再与东宫结合,江南改革将势如破竹。若要制衡,唯有从婚礼筹备中设法干扰,以彰显我们仍有力量。”
与此同时,东厂密探将这些消息一一呈报苏子恒。苏子恒对宗邺文说道:“殿下,宗室与功勋的动作虽未明朗,但他们绝不会坐视赐婚顺利进行。我们需加强对婚礼筹备的监控。”
宗邺文点头:“子恒,此次婚事不仅关乎你与清婉,也关乎东宫的布局。宗室若敢妄动,本宫定让他们付出代价。”
夜深,苏子恒看着宗清婉的来信,喃喃说道:“安公主既愿以家国为重,臣也当全力以赴。此婚既为国事,亦当为家事。”
宗清婉也在江南写下信笺:“身为公主,便是家国之人。既入大局,便绝不退缩。”
风云激荡,赐婚的背后是一场权谋与情感的交织。大殷的棋局因这一婚事再起波澜,而东宫的未来,也将在这场婚礼中迎来新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