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杭点头,认真道:“昌宝在这方面具有极强的天赋,而且言家的家风极正,所以提出的这份改革才能如此切中要害!”
“而事实上,也正是他深入各个学校的辛苦调查,才能找出这么多问题!”
“恕我冒犯,省府虽然人才济济,但深入基层的却没有几个!”
“是啊!”傅卫民叹气道,“我手底下的那群人,虽然个个都是985毕业的高材生,但处理起具体问题,实在是不太行!”
“若是能多几个言昌宝这样深入基层的干部,济城教育界又怎么会变成如今这个样子呢?我难逃其责啊!”
苏杭宽慰道:“傅省首不必自责,济城教育界的问题是历代挤压下来的,并非是您一人之过,当然,改革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或许五年,十年都不一定能达到这份草案描述的成果,但事情总得有人去做不是吗?”
“你说得对!”傅卫民拍了拍苏杭的肩膀,高兴道,“事情总得有人去做,也总得有第一个人去尝试!”
“我现在倒是越来越明白为什么济老如此看重你了,你跟那些年轻人,真的不一样!”
作为副省首,傅卫民这些年见过许许多多的青年才俊,其中不缺惊才绝艳之辈,可最后能成为国家栋梁的,却是少之又少!
那些家庭背景良好的,要么志大才疏,一遇到情况,就慌乱不已,不到四十岁,根本无法独当一面,要么就是才高八斗,但是眼界太高,根本看不上处理一些小问题,总想着一举改掉所有问题,还这世道一个海晏河清!
然而,做官方工作的,既要有高瞻远瞩的见识,也要有脚踏实地的努力,二者缺一不可!
而苏杭身上,刚好就具备了这两种品质,难怪济老会说,济城的未来,在这个年轻人身上!
“傅省首谬赞了!”苏杭对着傅卫民鞠了一躬,“您才是人民的公仆!我只不过是一个商人罢了!”
这倒不是苏杭的客套话,而是出自真心。
就在苏杭要告辞的时候,傅卫民却是留住了苏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