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2月,沪市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开业当日,仅有八支股票挂牌上市,也就是后世说的老八股。发行总量按面值计算仅2.6亿元,流通股总额不足7000万元。
那时候的中国股市对普通人来说,买到股票就意味着中了彩票,因为1990年12月开始,沪指一路上扬,最高单日指数涨幅105%,记录至今未破。
以至于1991年的时候,每次增发新股,沪市几处发股网点都会有人提前两三天就去通宵排队,而且还不敢一个人去排队,因为如果你睡着了,就会有人插到你的前面,得有两个人轮流睡觉。所以每次发新股都会发生因为排队纠纷打架或者拥挤导致人员受伤的事情。
而且按照当时股票交易规定,需手工填写委托单,被编到号的人才有资格拿到委托单,有了委托单才能认购。这也滋生了许多内幕操作,沪市证券交易所和主管单位人民银行的口碑饱受诟病。
就在这种大环境下,人民银行决定发行股票认购证,1992年发行的股票需要凭认购证摇号认购。
当时人民银行为了保证股票认购证不会像发售新股那样出现抢购潮,所以定了一个每张30元的价格。这个在当时几乎相当于普通人月工资的三分之一价格,果然是吓退了大批股民。
因为买了这个证并不代表就一定能买到股票,还要看能不能摇到号,摇不到号就相当于废纸一张。而当时坊间流传,一张认购证的中签概率相当于1%~2%。这么低的中签概率当然没有多少人愿意花冤枉钱。
但实际情况是,1992年全年共有53家公司发行面值10元的股票共计5479.7万股在上证交易所上市。
发行规模之大,数量之多,以至于中签率高达86.9%。
再加上1992年5月21日,上证交易所宣布全面放开上海的股价,上证指数在5月20日的616点的基础上翻了一倍多,到21日收盘时已达1265点。
这一下再次刺激到了疯狂的股民,以致于后来30元一张的股票认购证被炒到了近万元。所以也有万元证的说法。
高胜彦知道机会就在眼前,只要在认购证刚发售还无人问津的时候,自己囤上一批,只要半年左右,就能翻上二三十倍。
虽然高胜彦知道这个东西是宝,但是她却囊中羞涩。
自己大哥拖着一条瘸腿没日没夜的给他挣学费和生活费,她实在是没法再和大哥张口,而且就算大哥肯支持她,又能拿得出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