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紫禁城阴霾

随着大清改革徐徐推进,这古老帝国似于凛冽寒冬中悄然萌动生机。

新式军队于日复一日的操演中,渐显峥嵘,士卒们身姿矫健,步伐齐整,喊杀声直冲霄汉,宛若能将阴霾驱散。

学堂之内,朗朗书声清脆悦耳,似春日莺啼,满含着国家未来之希望。

工商业亦如枯木逢春,新商号如雨后春笋般林立,市井间熙来攘往,一片初兴之象。

林羽、苏瑶与陈天华,怀揣着对未来的殷切憧憬,日夜奔碌,宛如不知疲倦的拓荒者,一心欲将这摇摇欲坠的古老王朝拉回正轨……

然而,保守派的反扑犹如蛰伏暗处的恶兽,趁人不备,汹汹来袭。

在一个阴霾密布的清晨,铅灰色的乌云沉甸甸地压在紫禁城上空,仿佛要将这皇城碾碎。

紫禁城大殿内,气氛凝重得似能拧出水来,恰似暴风雨前夕那令人窒息的死寂……

保守派大臣们早早就齐聚于此,他们身着华丽庄重的朝服,锦绣纹饰间尽显尊贵,可此刻面上却写满怨愤与不甘。

为首的军机大臣荣禄,身形微微前倾,手中摩挲着一枚温润的翡翠扳指,那扳指在他指尖翻转,折射出清冷光芒。

他眼神阴鸷,如鹰隼般扫视着周遭同党,恰似审视着一群待命的猎犬。

“哼!此等所谓之改革,实乃祸乱邦国之策!祖宗成法,森严如矩,岂容几个毛头小子肆意更易!”

荣禄的声音低沉而尖锐,仿佛夜枭啼鸣,在空旷大殿内回荡,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与狠厉。

“大人所言极是!如今那些新式学堂,所授皆为离经叛道之学,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一位年迈大臣赶忙附和,激动得胡须乱颤,脸上皱纹因愤懑而愈发深刻,每一道纹路都似在诉说对改革的不满。

“正是,还有那军事改革,弄些洋人玩意儿,简直不成体统!”

另一位大臣也随声应和,满脸的愤懑。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对改革的批判声如汹涌潮水,一波接着一波。

这时,荣禄微微眯起双眼,目光中闪过一丝阴鸷,低声说道:

“诸位,如今改革派势头渐起,若不加以遏制,恐成大患。依老夫之见,当务之急,需先从军事改革下手。”

“大人之意是……”

一位大臣面露疑惑,小心翼翼地问道。

荣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冷笑,缓缓说道:

“新式军队乃是改革派之坚实后盾,若能设法破坏其组建,断了彼等倚仗,此改革便如无根之木,自会颓然崩塌。”

“妙啊!此计甚妙!”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脸上露出狡黠的笑容。

“那该如何行事?”

又有大臣急切地询问。

荣禄沉吟片刻,说道:

“可先奏请圣上,以削减开支为由,削减新军军饷,再想法调走新军教官。没了钱粮与教官,此新式军队,哼……自然就成不了气候。”

“大人高见!如此一来,改革派必定方寸大乱。”

大臣们相视一笑,仿佛已经看到了改革失败的场景,大殿内顿时响起一阵得意的笑声……

在紫禁城那阴森大殿内,保守派大臣们的得意笑声交织回荡,仿佛不祥的鸦鸣,在这权力的殿堂中肆意弥漫。

那笑声中,夹杂着对改革的轻蔑与对权势的贪婪,犹如一双双无形的黑手,正悄然编织着阴谋的大网。

与此同时,在远离紫禁城权谋纷争的郊外,暖阳如金纱般轻柔地倾洒在军营的操练场上。

微风拂过,带着些许尘土与青草的气息,萦绕在每一个人的身旁。

林羽与陈天华并肩而立,全神贯注地指导着新式军队操练。

士卒们身着簇新笔挺的军装,那军装的颜色鲜艳似火,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仿佛燃烧的火焰,彰显着他们满腔的热血激情。

每一枚纽扣、每一道缝线,都凝聚着对未来的期许与对国家的忠诚。

他们手持新式枪械,枪身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光泽,反射出的光芒刺痛了人的双眼。

在宽阔的操场上,他们整齐列阵,身姿挺拔,宛如钢铁长城般岿然不动。

从空中俯瞰,那一排排、一列列的士卒,犹如棋盘上严阵以待的棋子,散发着一种令人敬畏的气势。

喊杀声震天,似乎要冲破云霄,汇聚一处,如同滚滚雷霆,在天地间肆意轰鸣,尽显他们的昂扬斗志。

每一声呼喊,都饱含着对列强侵略的愤慨,对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

那声音,仿佛能将这乱世的阴霾驱散,给人以无尽的力量与希望。

林羽望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士卒,心中满是欣慰与自豪。

他微微仰头,阳光温柔地抚摸着他坚毅的面庞,勾勒出如刀刻般硬朗的线条,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写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当。

他深知,在这风雨飘摇的光绪乱世,这些士卒便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是抵御外敌的坚固壁垒。

每一个挺拔的身影,都承载着万千百姓的期盼;每一双坚定的眼神,都蕴含着对国家的无限忠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陈兄,汝瞧,经此段时日操练,士卒们进步斐然。假以时日,必能成为抵御外敌之钢铁长城。”

林羽转头对陈天华说道,眼中透着坚定与期许,那目光犹如燃烧的火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嘴角微微上扬,绽出欣慰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