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不荣,小家何昌!
大家不强,小家何安!
大家满仓,小家不饥。
臣身为内阁辅臣,自然要舍小家而为大家,以天下之百官为表率才是。”
宣德皇帝却是看清了内阁首辅杨士奇的小九九,说道:“杨爱卿,朕准了。”
你家族能拿或是凑出多少白银出来,实在是一时半刻拿不出来这么多。
就把土地卖了卖,朕准了你的家族在新岛屿上买一块地,做为封地让族内之人过去打理算了。”
被看破了内心的小九九的内阁首辅杨士奇,脸皮太厚没有半分的不好意思的。
躬身领命说道:“皇上英明!谢皇上隆恩!臣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皇上圣恩!”
一旁懵逼的英国公张辅这才明白了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敢情这糟老头子坏得很啊!
这王八蛋,你是真的牛逼加大胆啊!
你们这些文官就是奸贼,脑子里果然都是一些坏主意,一肚子坏水,看见有好处了,果断的下手。
不代拖泥带水的。
宣德皇帝又接着道:“那朕就命宗人府统计一下,看看其他各地的藩王们的意见,先往南宣部洲上面多置换一些过去。”
二叔三叔俩人分岛,实在是不妥。
宣德皇帝想法很简单,我是政治小白,但是知道历史上的推恩令和掺沙子是怎么玩的。
这就足够了。
南宣部洲那块地方就算是很大,多弄几家藩王过去分一分,一个藩国有几个省的面积,那就很不错了。
再加上以后让这些藩王们实行推恩令下去,搞不好就像是历史上汉朝的那些藩王一样,一个藩国时间久了就会慢慢的变成一郡之地,甚至于一县之地。
一群菜鸟的大明藩王还能对大明本土构成什么威胁?
至于说这些人在未来会不会发生变异,出现一个始皇帝一般牛逼的人物,看着周围的藩王们太多了而不爽,想要统一下,成为大老板。
宣德皇帝并不怎么在意这些,小的藩国里面出现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不是什么好事,稍有差错,就会被周围的藩国群起而攻之,被消灭一个结局。
只要大明本土这一边不作死,其实藩王们的危险还不是那么大。
宣德皇帝想的没错,二叔朱高煦今天被宣德皇帝解除封禁,当晚就骑马率领着一众护卫跑出去京都,前往章德去找三叔赵王朱高燧商量移封一事了。
宣德皇帝从思绪中回过神来,对着众人说道:“诸位爱卿,朕还有一事想与诸位爱卿商量一下。
那便是关西七卫,朵干都司,乌思藏都司,奴儿干都司等地,百姓教化问题!
这些地方的百姓不像是中原百姓那样子听话,容易被人蛊惑起兵造反!
诸位爱卿,可有何良策!
众人陷入沉思之中,阁老杨溥第一个出声说道:“启禀皇上,臣认为这些地方百姓多数乃是少数民族,缺少我们汉族文化的洗礼!”
民智未开,应加强这些地方的文化教育。
还有要么迁移一些汉人到当地要么就迁移一部分少数民族到汉族聚居区,形成杂居。
降低动乱风险!
杨荣看见杨溥都说了,便也跟着出声说道:“启禀皇上,臣认为应该效仿刘邦迁移六国贵族宗室迁往关中地区那样。”
迁移那些地方的士家大族分散到山东孔孟之乡,中都凤阳,南北直隶等地区。
接受我们汉人文化的洗礼,让他们更好更快的融入到我们华夏大家庭中来。
内阁首辅杨士奇见到杨荣和杨溥都出声了,也不甘示后的开口说道:“启禀皇上,臣认为应该在这些地方,推动改土归流政策。
以继续深入到每个少数民族地区,广建学堂。
迁移偏僻地区的少数民族到相对平坦地区集中起来,建立城市,小镇,建立政府衙门实行士流合治。
中央派出官员到当地进行监督和管理,分发田地让其自由种植,稳定家庭不破产。
宣德皇帝满意的点头,说道:“三位爱卿,说的都有道理,但是朕觉得还不够完善,朕再补充一下。”
众人看着宣德皇帝脸上表现出一副洗耳恭听之模样。
宣德皇帝道:“朕觉得应该在这些地方大肆建立道佛俩教寺庙,宣传以汉人统一思想为主。
道佛教化开智思想为辅,洗去少数民族暴躁肆杀本性。”
“在乌思藏都司地区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册封制度、驻藏大臣制度、金瓶掣签制度,反正宣德皇帝也不清楚具体情况!
但是大概是什么作用还是清楚的,后续补充完善就交给内阁众人去办就好了。”
这些措施满清那些皇帝用起来,效果挺好的。
那宣德皇帝也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