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病危

随着‘二五计划’的稳步进行,大宋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教育、民生等一系列领域都步入了新的层次。

在对周围各国形成国力军事巨大压力的同时,也逐步取得‘开疆拓土’的重大任务。

元丰五年,宋军攻入大理国首都大理城,宣告了自安史之乱后,脱离中央自立的南诏国,再次灭亡。

大理国皇室和残存军队、百姓,退入腾冲府一带驻守,并联络蒲甘王国支援,妄图重新复国。

结果被杀疯了的燕达、王恩这哥俩直接给来了个对冲,大理、蒲甘联军溃败,宋军差点杀进蒲甘王国境内。

关键时候,蒲甘王国将大理皇室等一应军民全部遣返大宋,作为两国休战的谈判诚意。

而大宋为了不扩大战线,同时稳住西南边境,接受了蒲甘王国的条件,罢兵言和。

至此,宋、大理之战,在历时两年多的时间后,正式宣告结束。

燕达、王恩在当地成立了戎州都督府,燕达为大都督,王恩为副都督,共同协理整个南诏地区的事宜。

相较于征伐交趾时候的各类事件,灭大理之战反而平静异常。

大理国内的帝相矛盾之严重,已经闹得不可开交。

在宋军降临的情况下,双方还在极尽手段的相互扯后腿,下绊子。

以至于大理军队面对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全线崩溃,再也凝聚不起来有效战力,沦为了宋军待宰羔羊。

而耗时两年的最大阻碍,就是宋军对于云南境内的不熟悉,以及地形环境的恶劣。

以至于宋军花费了巨大力气方才找到大理国首都位置,而且由于不能使用骑兵,宋军靠着一双腿翻山越岭,最后才攻入大理腹地。

同一时间,在西域方面,压抑许久的大宋西军,也绽开凶猛的獠牙,不断撕扯着懵逼的西州回鹘。

双方的交战也是一面倒的进行中,唯一的问题就是对于沙漠环境的不适应和迷路问题。

宋军为了找到西州回鹘的主力,就花费了近一年。

然后又是布置包围圈,又是钓鱼,反反复复,最终才在高昌附近,一战团灭回鹘军主力。

不过由于宋军对于西域的不熟悉,外加近百年没有中原势力将手伸进西域,以至于宋军在西域的落户很是困难。

除开大中型城市据点,广袤的沙漠绿洲地带,基本还是西域人自己占据,很难进行有效管理。

这成为了朝廷的又一项难题,最后还是韩绛表示继续使用生产建设兵团的形式,来管控西域东部地区。

抽调西域本土百姓和精壮人士充当建设兵团的主力,开发和发展西域地区。

为此,朝廷成立了久违的‘西域都护府’和‘西域生产建设兵团’,全权掌控对西域攻略等各项问题。

朝廷的策略逐渐在西域显现出成效,那些加入建设兵团的本土百姓和精壮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