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冲突4

此刻,在那遥远而寒冷的莫斯科城,维克托部长正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脸色阴沉地盯着眼前那一摞厚厚的报纸。这些报纸上铺天盖地都是关于他们安插特工到他国的报道,而且言辞犀利、充满恶意,仿佛要将他们的行为彻底揭露并批判得体无完肤。

维克托部长气得浑身发抖,他那原本还算镇定自若的面容如今因为愤怒而变得有些扭曲,脸皮微微抽搐着。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克格勃官员,他深知各国之间的情报战向来都是暗中较劲,谁也不会轻易把这种事情摆到明面上来。然而,这一次他们却被对手抓住了把柄,不仅如此,还被对方毫不留情地公之于众,使得整个克格勃乃至苏联都颜面扫地。想到这里,维克托部长心中的怒火愈发旺盛,他恨不得立刻找到那个导致这一切发生的罪魁祸首——杜致航,并亲手将其掐死以泄心头之恨。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杜致航正绞尽脑汁地思考着如何与国内达成和解。实际上,二野的一号领导对于此次事件的态度倾向于通过和平方式来解决争端。毕竟云南地区刚刚迎来和平解放,百废待兴,各地的土匪强盗依旧肆虐横行,社会治安状况亟待改善。如果在这个关键时刻,在边境线上与杜致航展开对峙和冲突,那么必然会引起一些居心叵测之人趁机捣乱滋事。一旦局面失控,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恐怕将会给国家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和影响,这样的后果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而且那些能够位居高位之人往往具备极其敏锐的政治嗅觉。就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分析,这场激烈冲突的幕后极有可能存在着苏方的身影。尽管平日里两国之间以“老大哥”和“小老弟”这样亲昵的称呼相互往来,但实际上每个人心里都清楚,这种表面上的热络仅仅只是一种假象而已。说到底,这无非就是欧洲的两个现代化军事强国围绕着东南亚地区话语权展开的一场激烈角逐。它们既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小弟”发展得过于强大从而难以掌控,同时也绝不允许这个“小弟”被其他势力彻底消灭。于它们而言,最理想的局面莫过于让这位“小弟”分裂成两半。在这一点上,美苏双方可谓是心照不宣,默契十足地达成了共识。然而,它们却低估了华夏这片人才辈出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乏奇迹。

就在同一时间,位于另一方的杜致航脑海之中突然浮现出了一个极具影响力的人物形象,并打算邀请此人充当说客。这个人便是来自南洋陈家的陈老先生。要知道,陈家与国内一直保持着深厚的情谊。早在红色中国尚且孱弱之时,陈家便慷慨解囊,提供了诸多援助。现在陈家在南诏一带更是拥有着规模庞大的商业合作项目,所以,对于杜致航提出来的这个请求,陈老先生很痛快的答应了。

没过多久,陈老先生就发出了一份言辞犀利、条理清晰的电文,直接将这件事情捅到了最高层级那里。这份电文犹如一道闪电划破长空,引起了轩然大波。

在电文中,陈老先生用详尽而深刻的笔触,全面地阐述了自己对于杜致航这个人的独特见解和深入分析。他不仅毫无保留地表达出个人观点,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如今南诏之所以能够存在,就是因为杜致航不愿意参与内战。

接到这封电文后,最高层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果断做出决策:

由涉事的双方共同组建一个专门的调查小组,去彻查此次事件背后隐藏的真相。并且明确规定,在真相尚未完全水落石出之前,双方军队必须立即脱离接触,彼此之间要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与冷静,避免任何可能进一步激化矛盾或导致冲突升级的行为发生。

就在这个惊人的消息刚刚流传开来之际,那个心怀鬼胎的师长瞬间如坐针毡,再也无法保持镇定自若。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像这样的事情绝对经不起深入细致地调查。只要调查工作一开始启动,用不了多久便会顺藤摸瓜,最后发现是他下达的进攻命令。

此时此刻,这位师长不禁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倘若这件事真的闹大了,一直站在他身后的那位老领导,又是否会站出来力保他周全呢?对此,他心中实在没有丝毫把握,完全无法确定。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这位师长最终决定——先亲自前去试探一下口风再说。于是,没过多久,他便找到了二野的一号领导。一见到对方,这位师长立刻声泪俱下地向其哭诉起来,说自己那些部下是如何如何和他一起身经百战,如今却窝囊的死在了这里,他信誓旦旦的表示想为这些屈死的士兵们报仇。

二野的一号领导一脸平静地听着他的哭诉,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等他好不容易把话说完之后,才不急不缓地微微张开嘴唇,轻声开口说道:

“你所说的这些,我都能理解和体谅。他们不光是你的部下,同样也是我的部下啊。但是身为军人,我们必须要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战争绝对不能意气用事。目前,双方都已经共同成立了专门负责调查此次事件协调小组,估计用不了多久应该就能够得出确切的结论啦!”

那位师长听到这里,原本还算镇定自若的神情瞬间变得慌乱起来,额头上甚至开始冒出细密的汗珠,他急忙抢着说道:

“可是……”

可惜,他的话刚刚起了个头,还没有来得及继续往下讲,坐在首位的一号领导便已经有些面露不悦之色,毫不客气地直接开口将其话语硬生生地打断道:

“好了,其他多余的废话就不必再说了。你还是先老老实实地回去等待最终的调查结果出来吧。”

此刻,在那遥远而寒冷的莫斯科城,维克托部长正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脸色阴沉地盯着眼前那一摞厚厚的报纸。这些报纸上铺天盖地都是关于他们安插特工到他国的报道,而且言辞犀利、充满恶意,仿佛要将他们的行为彻底揭露并批判得体无完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