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广东早茶

广东早茶,不仅是一顿茶点,更是一种社交和文化的体验。它承载着广东人的传统与情感,是广东饮食文化的重要代表。

广东早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咸丰年间。

当时,广州、佛山等地开始出现“二厘馆”,这是一种比较简陋的茶馆,基本上就是提供茶饮和普通点心,因其茶价仅二厘而得名。店铺通常是平房,用木凳搭架在路边供茶客使用。

后来,比“二厘馆”更高档的茶居出现了,茶居已有两层楼的规模,能让茶客们坐下来慢慢聊天。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茶居逐渐繁荣,并发展成为茶楼饼饵业。

到了“十三行”时期,商贾名流需要一个款待生意伙伴的场所,于是第一间现代化茶楼“三元楼”应运而生。此后,茶楼越来越多。

20世纪20年代末期开始,广州许多上档次的茶楼为了招揽食客,争相推出“星期美点”,成为当时餐饮界的潮流。那时的茶楼如同一个“小社会”,有着各种不同的人群,谈生意的、相亲的、聚会的都有,世间百态、人情世故都融入在“饮茶”之中。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广州园林式茶楼兴起,以泮溪酒家、北园酒家、南园酒家为代表。

在以前,广州人有早起的习惯,早茶是一天中的重头戏,茶楼早上六点就已热闹非凡,有人带着鸟笼逗乐,也有人边听粤剧边饮茶,因此饮茶在广东也被称为“叹茶”(即享受之意)。

然而,随着广州人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今早茶的茶客以老人居多,年轻人主要是饮早茶“直落”午饭。他们通常在早上九十点去茶楼,一直饮茶到下午才离开。

饮早茶最早的确切起源时间并无明确定论,但根据多数记载,其发展历程大致如此。如今,饮早茶已成为广东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交方式。“请早茶”成为亲朋好友、生意伙伴之间联络感情、交流沟通的常见方式。“饮咗茶未啊!”更是广东人见面时常用的问候语。

在广东的城市或乡村小镇,吃早茶常在茶楼进行。例如假日里,全家老幼常常会一起登上茶楼,围桌而坐,一边品尝美味的茶点,一边谈论家事、身边事,充满了生活的乐趣。这种吃早茶的风尚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甚至不断延伸扩展,正是因为它承载着人们对美食的享受、对亲情友情的维系,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从早期简单的茶点供应,到后来点心种类的不断丰富和精致化,再到如今与时代结合的创新发展,广东早茶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适应人们的需求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成为了广东地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广东早茶的场所通常环境优雅、舒适。传统的早茶馆子有着古色古香的装修,桌椅摆放整齐,人们可以在这里放松身心,享受悠闲时光。而现代的早茶馆则更加时尚和多元化,融合了现代元素,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走进早茶馆,首先迎接你的是热情的服务员递上的茶单。广东早茶中的茶种类繁多,有常见的红茶、绿茶、乌龙茶,如铁观音、普洱、菊花等,也有独具广东特色的茶品,如英德红茶、凤凰单枞等。每种茶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功效,客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和喜好选择。

在等待茶水沏泡的过程中,精致的点心便开始上桌。广东早茶的点心种类丰富多样,分为干点和湿点两大类。干点有叉烧包、奶黄包、豆沙包等各种包子,以及蛋挞、榴莲酥、千层酥等酥皮点心;湿点则有肠粉、艇仔粥、及第粥等粥品,还有虾饺、烧麦、糯米鸡等特色小吃。

虾饺是广东早茶中最具代表性的点心之一。它的外皮晶莹剔透,薄如蝉翼,隐约可见里面饱满的虾肉。一口咬下去,虾肉的鲜美、笋丁的清甜和外皮的软糯完美融合,令人回味无穷。烧麦则以猪肉、虾仁、香菇等为馅,顶端点缀着蟹籽,外形美观,口感丰富。糯米鸡则是将糯米、鸡肉、香菇、咸蛋黄等食材用荷叶包裹蒸熟,荷叶的清香渗透到糯米和馅料中,别有一番风味。

除了这些经典的点心,广东早茶还有许多创新和特色的品种。比如,黑金流沙包,外表酷炫,内馅是香甜的流沙,给人带来惊喜的口感;冰皮榴莲,冰凉的外皮搭配浓郁的榴莲馅,是榴莲爱好者的最爱;还有造型可爱的卡通包,吸引着小朋友的目光。

在品尝早茶的过程中,还有一些独特的礼仪和文化。比如,在斟茶时,要先给长辈或客人斟茶,表示尊敬;别人为自己斟茶时,要用食指和中指轻敲桌面表示感谢。此外,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美食,一边聊天交流,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增进感情。

广东早茶不仅仅是满足味蕾的享受,更是一种社交的方式。亲朋好友相聚一堂,共享这美好的时光。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广东早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放慢脚步、感受生活的机会。它不仅是广东饮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东早茶也在不断创新和变化。许多早茶馆推出了新的茶品和点心,结合了现代的健康理念和时尚元素。同时,广东早茶也逐渐走向全国乃至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上这一独特的饮食文化。

总之,广东早茶以其丰富的品种、精湛的制作工艺、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广东饮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它不仅让人们品尝到美味的食物,更传递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的尊重。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游客,都能在广东早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美好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