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战机、火炮、坦克的采购已经完成,华夏军队的实力,又将得到一次质的飞跃。
不过,陈望并没有沉浸在军事力量扩张的喜悦中,他的目光,落在了更加长远的目标——工业建设。
如果说军备升级是战场上的胜负关键,那么工业基础就是决定战局持续能力的根本。
没有工业化,何谈现代化战争?
要知道,若是没有强大的军工生产能力,哪怕再多的先进武器,最终也会因缺乏弹药和维修,而变成一堆破铜烂铁。
陈望深知,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是生产力!
他抬头看向系统账户,购买完武器装备后,剩余的资金依旧不算少。
【可用资金:三百二十八万美元!】
这个数字,在这个年代的华夏,完全是一笔惊人的财富。
若是陈望继续放在军队建设上,完全可以组建一支精锐的陆军部队。
但这些都是短期收益,真正能够决定华夏未来十年,二十年命运的,是生产力,是工业化!
如今,正是世界经济大危机席卷全球,失业潮此起彼伏的时候,各国的工业产能严重过剩。
美利坚受到经济大萧条的影响,大量工厂还在停工,钢铁、机械、化工等产业生产过剩,工业设备无人购买,企业破产潮持续蔓延,失业率高达25%以上。
现在,只要你能把设备买走,维持他们的现金流,美利坚的资本家们甚至愿意白送技术人员。
而德意志在一战后惨遭了极大的限制,一度经济崩溃,国民生活困难。
这个时候的德意志,仍旧急需资金支持,克虏伯、梅塞施密特、戴姆勒等军工企业,此前便已经偷偷卖了不少武器装备和专利给华夏。
现在,他们依旧在秘密寻找商品市场。
英吉利的法兰西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工业品同样严重滞销,堆积如山,却无人问津。
而且,两国的传统殖民体系摇摇欲坠,失去了稳定的市场,导致大量制造企业面临倒闭。
因此,为了争夺客户,他们甚至愿意接受“分期付款”,只要你敢买,他们就敢卖!
换言之,此时的欧美,竞争激烈到了极点,美利坚还在谈,德意志就来抢生意,英吉利、法兰西更是巴不得能找到买家。
只要钱到位,技术人才、图纸、生产线,甚至是未来升级方案,他们都愿意一并送上!
“鬼子开战后,那些限制都如同虚设了,看来这次,真是赶上了一个技术引进的最好时代。”陈望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抹颇为愉悦的微笑。
现在,正是华夏抄底全球工业设备,进行工业化转型的最佳时机!
其实,陈望的工业化布局,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有着实打实的历史先例——俄国的一五计划作为支撑。
要知道,在他原本的那个时空中,俄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核心目标就是建立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其中最关键的一环,便是从欧美国家大规模引进工业设备与技术。
在此背景下,俄国豪掷十七亿美元,从美利坚、德意志、英吉利、法兰西等国进口了大批设备,并邀请上千名外国专家前来培训俄国技术工人,帮助其建立工业体系。
最终,仅仅五年时间,俄国就建立起了包括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第聂伯河水电站、图拉兵工厂等一系列工业基地。
若非如此,俄国在几年后,面对德意志的“巴巴罗萨计划”时,恐怕早已溃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