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是我把dearchristmas和lastchristmas两首歌给朋友听,并告诉他我跟书友们分享了。朋友听完之后跟我说:“你这选歌有问题,唱歌的都是我没听过的。你就不能搞点红点的?”
朋友没有恶意,也符合现在大部分的主流意识,但是我心里就是有点不舒服。我确实是一个挺敏感的人,但是我更是一个很擅长自我调节的人。
然而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我却过不去了,也不是年轻人了,怎么就纠结起了这个事情来,没搞懂!直到现在都还在想着乱七八糟的跟我没关系的东西。无处纾解,那就只好写出来了。
那就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了。
从小是看着TVB和ATV长大的,我不知道各位是怎样,但我确确实实是看很多的RB卡通度过的童年。那个时候,HK的电视台,儿童节目和卡通几乎都来源于RB,算是我人生中最早接触到的RB文化。不是不想看国产,但是当时的国产质量确实是一言难尽……
也因为一直都看HK的电视台,无可避免地就会看到很多的广告。汽水的、红茶的、药品林林总总,都是RB的牌子,然后RB广告的最大特点就是,它们通常都会有主题歌,还很好听。也就是那个时候,我听到了坂井泉水(zard)和spitz等等的声音。
这些广告歌曲都有着轻快而抓耳的旋律,跟那个时候时常听到的华健、学友、丽君完全不一样。于是,哪怕是广告时间,我也看得专心致志,甚至会为期待而没出现的广告感到失望。然而那时我还不知道,这种叫做乐队的存在。
直到渐渐长大,还记得是小学,大概四年级,哥哥拿回来一盘卡带,那个时候我迷上了“B安”(没错,当时我看到的名字就是这样的!),也从哥哥嘴里第一次知道乐队这个词汇。
那是一个信息并不发达的时候,但是我依然找到了唐朝,黑豹,指南针等等,对于那帮留着及腰长发,扛着乐器在舞台上恣意胡撒的汉子们崇拜不已(所以后来我也绑起了长发)。然后在初中的时候,拥有了自己的乐队,那个时候每到周末都是狂欢,虽然水平不咋滴,因为没有佐藤润一这样的大佬,但是在一起练团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那个时候的青春,是张扬,又快乐的。
当然乐队在初二就解散了,因为初三要升学了,我老妈管我还是比较严格的。
就是在那段时间里,我又听到了诸多如花儿、麦田、新裤子这些乐队的声音,人生第一张买的正版CD,也是花儿那张《幸福的旁边》,到接下来达达的《节日快乐》。我追随着浪潮,在暴躁的音符里翻滚着。
再后来,许多的乐队都失去了消息。特别是到了现在,在小鲜肉与流量屠榜霸屏的年代,更是没有了生存的空间。朋友说《乐夏》拯救了乐队啊,我觉得挺可悲的。大老师说,杰伦杀死了摇滚乐,摇滚,与其说是乐队吧,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从来就没扎过根,昙花一现也许会有,更多的,还是小众的无人聆听的卑微。
互联网开始普及的时候,我也翻出了童年的记忆,寻找着一直念念不忘的歌曲,这些歌曲也就成为我去搜寻海外音乐的契机。
那个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外面如此精彩。
每一天,每一个乐队,都带给我新的体验。我几乎把网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找不同乐队的歌曲,发帖,求助,只要有一丝的希望就绝对不会放过那种。到现在,都还忘不了下载完成后,点击播放时的那种欣喜。
活着,总要有点自己喜欢的东西,对吧?
与同学们相比,我的mp3里永远是乱糟糟的东西,因此同学们借过一次也就不再借了,我就再也没跟人分享过我听的音乐了。
两年前,偶遇玩乐队的高中隔壁班同学,问他是不是还在搞乐队。他笑着说还在搞,不过都是用爱发电,也就靠家里支持着,我想了想,也多亏你们家底都好啊。我还笑着劝说他就别搞了,有着时间随便搞点啥不好,音乐还是听听就好了。
他点了烟,告诉我,这乐队是要玩一辈子了。然后给我留下了一个潇洒的背影。
那时候我以为他的坚持太累了,没必要。
到今天,我发现,我跟他也是一样的,只是方式不同。
呼……
我还是坚持着、喜爱着这样的音乐呀!
如果自己写的书里都不能表达自己的喜爱,那也太委屈,太没意思了。
所以呢,各位读者老爷如果觉得歌不好听,也看开点,就当是可怜可怜我这个码字的工具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