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欧洲行(六)

捡漏王陆飞扬 彭文鸿 2413 字 2个月前

右边的这间密室里的宝贝可就五花八门了,有铜器、铁器、石器,也有瓷器、漆器、木器、书画作品等等。

不过,里面最多的是各类钟表、金银珠宝……

陆飞扬拿起一根撬棍,把一个用铁钉钉死的木箱撬开,发现里面竟然全部是黄灿灿的排成一排排的金锭。

“杨哥,这里面的全部都是金子吗?”

被金光晃得眼睛发花,钟明华走过去取出一块金锭,掂量掂量后递给了陆飞扬:

“杨哥,这一块应该有五公斤了!”

“应该是4.5公斤吧!”

陆飞扬接过一看,金锭上面标注了阿拉伯数字10,估计应该是10镑一锭,相当于4.5公斤。

陈华和钟明华将木箱里的金锭全部拿了出来,里面一共有五层100锭,也就是说这一箱就是450多公斤。

而密室里面同样的木箱就有20个,相当于是10吨黄金。

按现下国际市场260元/克的黄金牌价,光是这密室里的这些黄金,价值就高达26亿元华夏币。

虽然白银不是那么值钱,但密室里也有五吨之多,算起来也不是一笔小钱了。

除了金银之外,还有十几箱各式珠宝。它们的材质各异,有金的、银的,玉石的等等;款式也是众多,有手镯、项链、发簪、耳环等。

而从一些耳环上面甚至还残存有干涸的液体,估计是从人的耳朵上强行拉下来的,陆飞扬对这些珠宝首饰的来历有了大致的猜测。

密室里还有11箱各式雕塑,有的一个箱子里就有四五件,而有的只有一件,总数也达到了51件之多。

陆飞扬和陈华将最大的一件人物雕塑搬了出来,神识已经提示他这是着名雕塑家艺术罗丹的作品。

罗丹全名奥古斯特·罗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FLX的雕塑艺术家,他的主要作品有《思想者》、《青铜时代》、《加莱义民》、《巴尔扎克》等。

而陆飞扬现在搬出来的作品名字就叫《巴尔扎克》,与巴黎市中心蒙帕纳斯大道和拉斯帕伊街街口的巴尔扎克雕像极为神似,只不过哪儿的是原件,他看到的是铸件。

在京城学习欧洲艺术史的时候,陆飞扬就详细读过《罗丹传》,对他的艺术之路和创作的作品有过了解。

而罗丹创作《巴尔扎克》雕塑不仅历时七年之久,耗费了太多的心力,期间还饱受非议与批评,差点与雇主对簿公堂,但他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罗丹自己是这样说的,“如果真理会死去,我的《巴尔扎克》将被后来人捣成碎片;如果真理是不朽的,我预言总有一天我的雕像会在这个世界上成功地得到它应有的地位。这件遭受嘲笑然而却不可能被毁灭的作品是我整个一生的最高成就, 也是我的美学的真正总结……"

由此可见,罗丹本人对于《巴尔扎克》雕塑是极为满意的,而且也正如他所说,这件作品成为了她他的不朽传世巨作。

其余的雕塑作品在名气上虽然比不过《巴尔扎克》,不过也是欧洲各个时代的大师作品,其价值自然不容小觑。

清点过后,大大小小的木器也有68件之多,里面有65件都是欧洲的,另外三件出自清代宫廷御制。

第一件上手的是紫檀雕如意龙纹宝座。此宝座属于单独陈设类的家具,在清代宫中往往和屏风、宫扇共用,设在宫殿明间的正中,位置固定而不轻易挪动。宝座取材厚重,木质精美,造型圆浑,舒适耐用。宝座上的龙纹、如意等纹饰皆以自然形态布满整体,传承了元明以来雕漆花卉器物上的雕刻手法,又加入了清代工匠的创新技法,是不可多得传世精品。

“杨哥,这把椅子以前真是皇帝用过的?”

陆飞扬一边鉴赏,一边给陈华钟明华讲解,待陆飞扬讲完之后,钟明华问道。

“明华,是不是皇帝用过我不知道,但是从它的选料、做工等方面看,确实是出自宫廷。”

皇宫里的宝贝那叫一个多,当初八国联军花了好长时间才搬了个大概,很多宝贝还被抢劫的士兵在京城里就地卖掉了,而能够运回国的自然是精品中的精品。

陆飞扬推测,这三件家具就是这么漂洋过海来到异国他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