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该怎么形容第一次看到《边城》时的心情,那是一种悲凉、凄美而又美好的感觉。
看完书后,我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一艘乌篷船,在水面上轻轻摇曳,两岸的灯火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随着船桨的划动,缓缓荡漾开来。桥上,几位年轻的女子撑着油纸伞,缓缓走过。
李立文的文字,就如那水面上的船只,摇摇晃晃的闯进了我的心里。
他的文字是那么美,每个段落、每句话、每个字都让人心生欢喜,就如同那夜的月光,清澈而明亮。我仿佛能感受到那股清冷的月华洒在身上,让人心生宁静。
立文的《边城》将我带到了一百年前,那座小小的边城里。
一个老人,一个女孩,一只黄狗,一条渡船,一群淳朴,善良,热情,简单的人们,构成近两百年以来,最美的城市——边城。
如果可以选择,我愿意在那里走完我人生的最后一段。
在当今时代,众多作品致力于探讨人性的复杂性,然而本书却独辟蹊径,讲述人性的纯粹与简单,引领我们回归到那个最初的、未被污染的简单世界。
即便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真正抵达那个理想之地,我们仍应不懈追求,无限接近。因为在那个方向,有一束光芒在指引着我们,宛如黑暗海岸线上矗立的灯塔,又似遥远海面上星星点点的篝火,吸引着我们内心深处渴望靠近的冲动。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在书的最后,立文留下了一个这样的结局,我不知道那个人回来没有,但是我知道,只要翠翠还相信他会回来,那他,就一定还会回来。
看完书后,我又回到了一百年以后的今天,我将书合上,小心翼翼的放进书架里,站着窗边,望向窗外的细雨。
但愿再下一个一百年后的人们,看今天的我们,也能有一种心神向往的感觉。
——《我眼中的‘边城’(节选)》,曹建林,写自2017年8月10日,下午三点二十六分。
——《新*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