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粟裕故乡

芬芳人生 文润兰香 1219 字 2个月前

粟裕故居,那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价值的建筑。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的它,承载着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厚重。现在保存的房屋为东院正屋,占地约 416 平方米,房屋坐东南朝西北,由三栋两层的木房组合构成。这座故居,于 1984 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就在去年,又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粟裕同志纪念馆位于粟裕故居旁。纪念馆于 1987 年成立,1989 年 4 月定名。馆内陈列十分丰富,通过文献、资料、照片、珍贵文物以及各种图表、字画等,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粟裕同志光荣战斗的一生。

非凡听讲解员几次提到“大兵团作战”,心中充满了敬佩。因为粟裕将军最擅长大兵团作战,他足智多谋,屡建奇功。

大家听完解说员的解释后,非凡一行邀请馆长和解说员座谈,希望他们能进一步讲讲粟裕的故事。

漂亮的女讲解员,身着少数民族服饰,非凡好奇地问道:“你是哪个民族人?你姓粟,是粟裕的亲戚吗?”

她嫣然一笑,回应道:“我是侗族。我们这里姓粟的很多,应该祖上都是一家人。”然后,她深情地讲起了认定粟裕为侗族时的故事。

1951 年 10 月 1 日国庆节,粟裕将军也登上了天安门城楼观礼。在大家闲聊时,毛主席笑着问了粟裕一个问题:“你是湘西人,你是少数民族吧?是不是苗族?”

之所以有这么一问,是因为粟裕的家乡是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侗族在当地占全县人口的一半左右。

不过,粟裕听了毛主席的发问,却笑着摇头否认:“不是。主席,我们那个会同县有苗族、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也有不少汉族,是个多民族聚居地区。”

粟裕将军一生都认为自己是汉族。但就在粟裕将军去世 5 年以后,即 1989 年,粟裕夫人楚青向组织提出书面申请,要求将粟裕及其子女等亲人共八人恢复侗族成分。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复,粟裕将军的侗族身份得以恢复。

非凡又问馆长:“难道粟裕年代出去真的就再也没有回来过吗?”

馆长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感慨,他说:“粟裕将军自 1926 年离家走上革命道路,到 1984 年离世,整整 58 年没有回过家乡。尽管他曾几次想回家看看,但都未能成行,回乡成了他一生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