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逐梦求知路

1987 年 9 月,秋风宛如一位温柔的使者,轻轻拂过大地。那凉爽的微风,带着丝丝秋意,让人的心中涌起一种别样的宁静。

我告别了团县委副书记的岗位,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忐忑,踏上了前往江苏农学院的求学之旅。

那所位于扬州城西近郊的学院,在我的心中,宛如一个神秘的知识殿堂,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我一步步靠近。

当我终于抵达江苏农学院,展现在眼前的景象却让我心中微微一怔。这所学院在曾经的那段特殊岁月前名为“苏北农学院”,校园占地广袤,达 1500 亩之多。

仙都

在 80 年代的省属高校里,这样的规模也算颇为可观。然而,现实中的校园却与我入学前的想象有着天壤之别。校园里大部分面积是稻麦实验基地,那一片片金黄的稻穗和翠绿的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大地的故事。粮食作物和牧草等实验植物像是大自然的精灵,在田间舞动着生命的旋律。

远处,似乎还有个奶牛场,估计是畜牧系的试验地,偶尔传来的几声牛叫,给这宁静的校园增添了一份别样的生机。

可最让我觉得与学校招牌不相符的,就是那座寒酸的体育场。全校每年有 3000 多在校生,可体育场的规模却和我们县中的差不多大小。那简陋的跑道,破旧的看台,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我的内心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一方面,我对这所学校的规模和专业设置感到有些失望;另一方面,我又对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充满了期待。我知道,这里将是我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我要在这里努力学习,提升自己,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所在的这一届调干生,被称为农管 71 班。这“农管”代表着“农业现代管理专业”,至于“71”,大概是省委组织部培训的某种排序吧,具体缘由谁也说不清楚。反正在校期间,乃至后来的校友通讯录里,我们都被这样称呼着。

农管 71 班的 33 名调干生,来自全省各县市,清一色全是男生。他们就像一颗颗来自不同地方的星星,汇聚在这片知识的天空下。据校方领导介绍,这可能是省委组织部委托代培的最后一批全脱产干部培训班了。

入学动员大会上,校长风趣地称我们这一届干部学历培训班是“末代皇帝”。

这个比喻还真是贴切,因为入学人员里,副科级干部仅有三人,北方县委农工部副部长冯新启、省农垦局的东城农场五分厂长邓成,再就是我了。其余大多是农技人员,其中 80%是各市农校毕业后分配到乡镇农技站的普通工作人员。他们有的年轻稚嫩,眼神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有的则沉稳内敛,带着岁月的沉淀。无论是领导经验、文化层次还是社会阅历,都比往届调干生差些。

我的心中不禁涌起一丝失落和困惑。我原本以为会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经验丰富的伙伴,共同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为未来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血税

可现在,面对这样的现实,我该如何是好呢?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是否应该放弃现在的工作,来到这里学习。我甚至想过,如果我没有选择来这里,也许我现在已经在团县委的岗位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就。

但转念一想,毕竟都是经过省委组织部审核的,而且多数人年龄在 25 岁以下,半数未婚。

想到能结识这样一批全省各地的人员,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或许也有益处,我心中那点不平衡和疑惑也就渐渐消散了。

既来之,则安之,何必纠结那些不该想、不属于自己操心范围的事呢?我要做的,就是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学习,提升自己。

我告诉自己,不能因为眼前的困难而放弃自己的梦想。我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够在这所学校里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我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的挑战,为自己的人生创造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