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国泰知道,这种情况下,省里一般会尊重市委书记的意见,而且,他也知道,祝天明与王智化的不睦,但还是向费达推荐了王智化。费达说,让他听听祝天明的意见后再定吧。
佘国泰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省长不分管干部调整,在这方面,只有建议权。
然而,省长毕竟也是省委副书记,而且,是排名第一位的副书记,是政府的一把手。关于古阳的班子,我的建议,总不能我提一个,你就否决一个吧?等否决了王智化之日,就是我正式提出汪大洋之时。出于种种平衡,届时,费达是不好驳这个面子的。
这是一种政治角力,也是一种政治智慧。周郎妙计安天下,佘国泰深谙此道,老谋深算。
……
汪大洋回到古阳,想到佘国泰的叮嘱,理了理头绪,觉得需要做两件事:
一方面,得更有作为,有更显赫的政绩。当市长这三年,自己的基础打得不错,不说好评如潮吧,至少要比祝天明的口碑好得多。如果有更大的动作,锦上添花,当然再好不过了。
汪大洋知道,在省级层面上,省长佘国泰支持自己是铁定的,但拍板的却是省委书记费达。自己与费书记没有私人交情,凭的是工作,需要政绩,需要费书记关注的政绩!
这让他想到了一个月前的那次接待,进而想到了西门盛。
一个月前,省委书记费达曾在古阳待了两天,调研指导文旅产业和乡村振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