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法军司令部惊慌失措,急命七溪、那岑、同登、谅山、老街守敌全部由山区向南撤退,集中兵力防守红河三角洲,北部边境的法军防御体系全线崩溃。
边界战役,打通了长达1000多公里的中越边界,解放了高平、谅山、老街、太原、和平5省,使北部中央根据地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连成一片。边界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主要战场(北部)的军事主动权已转移到越军手中,也标志着越南抗法战争由战略相持阶段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反攻阶段(1950.12~1954.7)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总统杜鲁门将法国的侵越战争和美国的侵朝战争看作是美国的“双管战争”。
1950年12月6日,法国派名将让·拉特尔·德·塔西尼出任法国远征军总司令兼印度支那高级专员。
同年12月23日,美法签订《美法相互防卫协定》,
1951年初,美国在西贡建立美国军事顾问团,予法国以大量军需援助,企图挽回败局。在美国的援助下,塔西尼制订了紧急“绥靖”与猛烈反攻相结合的“塔西尼计划”:集中兵力,先“绥靖”占领区,后进攻解放区,以夺回战争主动权。
他在占领区周围,制造宽5至10公里的无人地带,同时以2300个地堡为防御体系,巩固红河三角洲地区。
此外,还扩充伪军、巩固伪政权,以实现其“以越制越、以战养战”的政策。但法军一集中,就控制不住占领区;进攻解放区,占领土地,兵力又分散,陷入无法解决其侵略战争矛盾的困境之中。
从1951年春季起,越军乘塔西尼集中兵力“绥靖”占领区之机,在中国军事顾问团的协助下,连续发动了中游、和平、西北等局部性的反攻战役,共歼法军4万余人,解放了拥有125万人口的国土。
其中和平战役,打败了塔西尼调集的20个营兵力的进攻,在战役中(1951.12—1952.2),共歼敌2.2万人,是战争爆发以来越军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在战役进行时,塔西尼在巴黎病死,乌尔·萨朗接替法国远征军总司令的职务。但败局已无法挽回。
1953年8月,法军被迫放弃北越西北高原重要据点那产,转攻为守。至此,塔西尼的全面战争计划宣告破产,而越军则牢牢地控制着战争主动权。
1953年5月,法国远征军总司令再次易人。亨利·纳瓦尔接替其前任后,提出了“在美国的援助下,集中机动部队,转守为攻,在18个月之内(1953.10—1955.5)消灭越军主力,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的“纳瓦尔计划”。
为实现这一计划,法国从本土、非洲、朝鲜抽调援军12个营(2万人),拼凑伪军54个轻装营;用机动部队进攻北部解放区,用伪军固守南部和中部的占领区。
1953—1954年冬春,纳瓦尔在北部平原集中18万机动兵力。
1953年9月,纳瓦尔动用17个机动营,发动“黑鲤战役”,兵分3路进攻红河左岸禄江以北地区,但不到10天即被越军粉碎,被歼1,700余人。
同年10月,纳瓦尔又发动“海鸥战役”,大举进攻宁平、清化解放区,但不到一个月,被越军歼灭了3个营和16个连,又以失败告终。
11月20日,纳瓦尔动用空降部队5,000人攻占北部西北高原重镇奠边府,并把它看作是进攻解放区的据点和机动作战的基地。
将军帅越军乘机发动大反攻,迫使纳瓦尔分兵增援,以解除法军对北部中央根据地的威胁。
从1953年10月到1954年5月,战斗主要在3个相互关联的地区——老挝、奠边府和红河三角洲之间进行,并波及越南中部和柬埔寨东北部。
1953年11月6日宁平战役结束后,越军乘胜进军西北,迫使纳瓦尔分兵5,000人,空投奠边府,并出动驻印度支那的全部空军组成“空中桥梁”来支援。
12月10日,越军进攻西北重镇莱州,切断莱州-奠边府的通路;
12月12日解放莱州城,从北面包围了奠边府,迫使纳瓦尔再次分兵5,000人,空投奠边府。
12月21日,越军进攻老挝中寮,3天之内,歼敌2,200人。
12月25日,越—老联军进攻湄公河流域,解放他曲和沙湾那吉东部地区,迫使纳瓦尔分兵,通过“空中桥梁”,增援沙湾那吉。
1954年1月26日,越—老联军发动上寮战役。首先进攻法军在上寮的乌江防线,拦腰切断了法军从奠边府通往上寮的战略联络线。其次乘胜北上,解放丰沙里全省。
1954年1月31日突然袭击阿速坡,解放菠罗芬高原,迫使纳瓦尔分兵,通过“空中桥梁”,增援老挝王都琅勃拉邦和芒赛。
同年1月27日,越军进攻中部西原高原,打下菠莱古,并与柬埔寨解放军配合,解放柬埔寨东北地区。至此,越军打通了纵贯印度支那南北战场的战略交通线。
而北部平原敌后游击队也展开大反攻,牵制了法军机动部队半数兵力。正当纳瓦尔手忙脚乱之际,
1954年3月,越军突然袭击戒备森严的海防涂山机场和吉卑机场,摧毁敌机86架,予法军“空中桥梁”以致命的打击。这时,法军机动部队被越军牵制在遥远的地区,无法互相呼应,奠边府成了孤立的据点,无预备兵力可供增援,越军遂趁机发动奠边府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