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说到应试、选拔考试的弊端,李牧作为一个过来人,并不认为这种制度是完全不好的。
整体来看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尤其是当下这个科学尚未启动的时代,应试教育可以用最高效的手段,将知识传递出去。
即使这种教育模式拥有着严重的后置性,但也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形成教育的闭环,完成应试教育的使命。
等到未来科学的知识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时候,再启用新的教育模式也不迟。
另外应试教育的高效最主要体现在扫盲上,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广大的老百姓能够识字且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比如各种工业上的操作说明书都需要能够先看懂文字,所以应试教育在一个国家启动工业之初会有极大的帮助。
后世华夏的应试教育就是学自德意志,德意志作为后发国家能够在工业上以极快的速度远远超越当时的世界工业列强靠的就是这套相对完善的应试教育,它为德意志培养了大量的合格工人,德意志的文盲率一度降低到接近1%,足见应试教育可怕的高效扫盲能力。
由此看待当下的大乾,文盲的比例相当高,除去二十五岁以上的人口,在适龄的人群中,文盲率依然超过了百分之八十。
能够读书识字者不足适龄人口的百分之二十。
不过,整体来说比大清好多了。
大乾约等于大明,小说之风始于这个时期,比大清朝的文盲率要低的多。
这也算是李牧较为欣慰的地方,但这也侧面说明了应试教育推行的必要性。
想解决文盲,唯有推动应试教育,甚至李牧已经在京师范围内层层加码,开始实行后世的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的实施意味着李牧的开支进一步加大,每个月少说要往京师的义务教育里投入几十万两白银。
若是日后推行到全国,不算义务教育本身的开支,由义务教育所带来的教育管理机构的膨胀开支都足够李牧喝一壶的。
纵然李牧现在从全国的权贵中直接或间接得到了大量的赃款,不算没有运送到京师的金银财宝,约有43.6亿两白银在手,也不可能保证未来全国义务教育的开支可以平稳得压在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