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
受祖辈福荫,李信不过十五便已入宫担任中郎,侍奉秦王左右。李信能力出众,武艺高强,同辈无人能出其左右。有回秋猎,李信披甲骑白马,百步之外射中猛虎,并且是一箭毙命,勇武夺冠。纵然时隔多年,秦始皇依旧记得。
彼时担任侍郎中郎的人很多,比如说蒙恬蒙毅李由……可他们却都不如李信。不论文韬武略,皆是李信更胜一筹。十九年,王翦率主力攻赵,李信则出兵太原云中,共同包围邯郸。此战李信崭露头角,令锐骑战车从侧翼进攻,大破赵军。
李信,一战扬名!
后续荆轲刺秦,激怒了所有秦人。
燕王,要杀他们的王!
李信憋着口气,亲率数千战车锐骑作为先遣部队最先抵达易水,并且是以少胜多大破燕军,迫使太子丹退至蓟城防守。再往后王翦率主力大军赶至,轻松破城。燕王与太子丹狼狈的朝着辽东逃窜,李信亲率三千战骑在后面紧追不舍。
为防他们逃走,李信抛下所有辎重。乃至将战车都直接抛弃,轻装上阵口粮都只带三日的。日夜不断,穷追不舍。最终于衍水再破燕国残军,逼的燕王下令斩了太子丹求和。说荆轲刺秦与燕国无关,乃太子丹所策划,还望秦能放过燕国。
此战是李信的立身之战,他也是凭此战功一跃爵至少上造。他持太子丹头颅凯旋而归时,秦王亲自出城迎接,并令其能同乘回宫。知道李信因为长途奔袭追击燕军,导致大腿两侧磨损严重,秦王当即令夏无且为其看病,亲自为其上药。
如此殊荣,谁能有?
可以说,李信便是秦国少壮派最出色的人。那时候的他风光无限,蒙恬李由等人皆是将其视作目标,自愧不如。就连诸多老将,对他都是予以厚望。包括秦王在内,也是将李信与王翦相提并论,认为他已经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李信虽有自知之明,也很成熟稳重。但彼时他终究还年轻,被所有人如此称赞,他心里头也发生了些许变化。
再后来,秦国要伐楚了……
王翦依旧是无比稳重,扬言非六十万人不可。秦王略显失望的摇了摇头,又看向李信,眼神之中满是鼓励,显然是想要李信说出他想要的答案。
最终,李信开口了。
【不过用二十万人!】
秦王这才满意颔首,感慨道: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于是李信年仅三十担任秦国上将军,裨将为蒙恬,亲率二十万大军伐楚。
其实,前期还是比较顺利的。李信率军攻打平舆,蒙恬率军攻打寝丘,并且是大败楚军,所以李信乘胜攻克鄢郢。谁能想到关键时刻昌平君以楚国公子身份,在后方叛乱反秦,并且得到楚人韩民的响应。粮道被断,李信只能被迫转向西北去进攻后方的郢陈,要与蒙恬于城父会师。这时项燕抓住机会,在后面奇袭秦军,入两壁杀七都尉!
秦律有言在先,作为上将军失职可是要受军法从事的。特别是大败而归死伤惨重者,更是将被视作国贼。可面对如伍子胥般一夜白头的李信,秦王便说罪在寡人,而非将军。
再往后,李信担任裨将跟随王贲攻取辽东,从燕南攻齐。秦始皇念其多年征战不易,特赐爵至伦侯,令其至陇西担任郡尉,负责保卫西疆。
“你可知他曾是败军之将?”
秦始皇望着黑夫,开口提醒。
“败军之将又如何?”黑夫却很不屑,“秦公格局终究是小了些。古之百里伐晋屡战屡败,最终济河焚舟,于王官之战一雪前耻。李信实战经验丰富,必能知耻而后勇更为稳健,如此岂不美哉?他虽伐楚失利,但军功却是实打实的,爵至伦侯。由他担任裨将,屠睢定会有所顾忌。”
秦始皇轻笑不语。
想到李信,也是倍感惋惜。
他的少年将军,一夜白头。
然而,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黑夫之言,让他有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