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枷锁上得好,批评的声音不会毁了一个国家,赞美的声音泛滥一定会毁了一个国家。”刘恢激动的说道。

“大统领,要不要你写点什么?”刘和问道。

刘恢摇了摇头,“不用了,华夏百姓觉醒不是某几个人,需要的是从上到下所有百姓。

只有这样,才没有独裁者的土壤。

只有这样,法治才能根植于所有的人心中。”

刘备看完报纸,心中激动不已。

因为报纸上所说的内容无一不契合当下。

“院长,今天报纸上所说的内容让老夫大开眼界。”管宁很少如此失态。

他快步走进了刘备办公室。

刘备微笑着说道,“听说这是徐干主任带头整理出来的?”

“是,十多个人,历时半年。”管宁想起来就有些兴奋。

想起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又想到今天,他嘴角不自觉的微微上扬。

“幼安公,今天的华夏比春秋战国会更加精彩。”刘备也是感同身受。

他是刘家子孙,他也不得不承认,皇权是阻碍社会进步的绊脚石,华夏今天的成绩早就证明了这一点。

正是因为华夏取得的成就,这让反对华夏的人也不得不闭嘴。

“院长,我们应该将这些言论加入到教科书之中?”

“这事按照程序办就行。”

在华夏,教科书编写审定有套严格程序。

只要是真理基本就能入选教科书,空洞的口号基本被唾弃。

郑玄看着报纸,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掉。

他激动,他高兴,他和蔡邕是华夏教育的先行者。

看着华夏教育涌现越来越多的人才,越来越多的观点和思想,这让郑玄如何不高兴?

“康成,我们来了。”人未到,声音先到,蔡邕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郑玄抹掉了眼角的泪珠。

“老夫就知道,你们一定会过来。”郑玄笑看着一群人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