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师兄主持的内燃机已经验证通过了。”
“真的吗?”刘恢有些兴奋。
对于他来说,这辈子飞机他恐怕很难坐上,就是坐上,恐怕他也担心质量问题。
但是,汽车的梦想,以华夏的工业基础还是能够实现。
“是真的,马院长昨天告诉我的。
他从襄平刚回来。
他说,内燃机今后可以全面取代蒸汽机。”
“孔明,一时半会儿恐怕很难。”刘恢可没有马均这么乐观。
“的确也是,最大障碍就是成本问题。
内燃机现在成本并不低,需要技术不断成熟,工艺不断成熟,才能降下来。”
刘恢对于诸葛亮这一点尤文满意。
刘恢多年前就跟他灌输一个思想,任何产品都要考虑商用,尤其是压缩成本最为关键。
“孔明,今年底有望能点燃华夏第一盏电灯吗?”刘恢问道。
“我们计划是明年正月初一前,正式供电。”
刘恢并没有要求对方提前,因为在他看来,电力公司比自己还希望早点完成。
“你六月初一大婚,我刚好又不在这里。
有什么想要的?”
“什么都可以?”诸葛亮笑呵呵的问道。
“只要做得到的。”
“老师诗词造诣极高,不如送给我们一首诗?”诸葛亮一脸期待之色。
对于刘恢诗词造诣他是清楚的,自己读书时,里面还有诗出自于刘恢。
“好。”
对于诸葛亮,刘恢有发自内心的偏爱。
除了自身的能力外,诸葛亮被后世推崇,主要是因为其品格。
而现在的诸葛亮,因为自己而改变很大。
华夏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华夏上院正在热火朝天的争论。
近期,关于人口贩卖加重处罚的提案是刘恢提出的。
上院花了两个月走访调查,华夏各地都存在着人口贩卖的情况。
“我赞同人口贩卖加重量刑,建议直接处以极刑。”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