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最主要一点就是不能造谣,要实事求是。
同时,要敢于批评,而要拒绝拍马屁,表扬的事情那是百姓的事情,不是报纸的事情。
最后一点,那就是敢于揭露黑暗面,不涉底线,上至我刘恢,任何人都要接受监督。”
“殿下,这样一来,会不会过度苛责官员?”
“例如:一个太守,他已经获得了巨大资源和曝光度,这一点岂是百姓可比?如果我们不严格监督,不批判,久而久之,报纸上面全是赞美之词,这样的报纸要与不要有何区别?
时间一长,百姓会从内心厌恶这一切,那时追悔莫及,我们的官场需要追求青史留名的人来加入,不需要那些沽名钓誉之徒,更不需要那些贪赃枉法之辈。
只有这样,一些心存正义的人才会愿意加入进来。”
其实,这一切,刘恢也不知道是对还是错,但是他明白一点,不去试试,永远不知道对错。
尤其是报纸,不能当成自己的工具,而是做成监督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从上到下形成规矩,法治才会形成,守法才会蔚然成风。
刘恢接着说道,“我多次说过,华夏现在也立法了,那就是你们只有政策制定和监督的权力,各个报社的财权、事权完全独立,这一点,何时都不能改变,同时,报纸生存靠他们自己,通过广告自负盈亏,华夏财政永远不会拿一分钱补贴任何一家报纸,拿人手软、吃人嘴短,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郗虑不断点头,华夏皇帝立宪制颁布以后,华夏上下议论纷纷,郗虑从内心深处担心,担心又回到朝廷那种一人决定天下命运的时代,进入华夏十年,他从内心喜欢这里的一切,尤其是这里的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没有一个人喜欢暗卫遍地,大兴文字狱的国家。
“殿下,除了中原十二州一部分地方报社还在建立,华夏其他地方,每个郡都至少有了一家报社。”
“鸿豫,大开言路,只要不造谣和诬陷,华夏上下欢迎所有人的谏言和批评。
季珪他们秘书中心,专门安排了一个人,收集大家建议,我们会郑重听取所有人的建议,只要有利于国家,我们都会听取。”
刘恢一直以来的胸怀格局,郗虑一点不怀疑,能够放弃权力的人实在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