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辽东,我们提倡法治、分权和制衡,这里不依靠道德来治理国家。”

刘虞苦笑着说道,“道德一直是朝廷选官的基础,你们为何弃之不用?”

刘恢喝了一口茶,望着远处的大门。

“叔父,谁能保证对方道德就是高尚之人?律法则不一样,你收了钱,在辽东,哪怕1华元那就是行贿,无论何种理由也逃不过行贿的理由。

朝廷拿出100万石粮食救济灾民,最终恐怕一半都落实不到灾民身上,另一半都是被道德“高尚”的官员,变着法装进了自己口袋。

在辽东,只考察你的成绩,监管部门负责你是否有违法行为。”

刘恢继续说道,“叔父,说句不好听的,辽东不需要道德圣人,辽东需要的是带领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干臣。

至于贪腐,那是司法部门和廉政署的事情。”

刘虞不置可否,自己一直以来所学的东西和辽东出入太大,辽东取得的成绩,让他无法反驳。

“殿下,你就没想过一个问题。”

“什么?”

“如此一来,今后你不在了,谁来管理呢?”

刘恢拿起茶壶,给刘虞加了茶水。

他注视着刘虞,刘虞也在看着他,刘虞很想知道刘恢答案。

“天下是天下人的,自然由有能力的人来负责治理。”

刘恢说得轻描淡写,而刘虞长期的担心变成了现实,那就是刘恢要励志推翻现有皇权,他自己压根儿就没想过当皇帝的事情。

“这样的人从何而来?”

“叔父,喝茶。”

刘虞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

刘恢继续说道,“叔父,我们朝廷的读书人最喜欢把“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时常挂在嘴边。

请问谁去这样做了?一个个都是逢迎上司、溜须拍马,这是为何?”

刘虞也十分不解,“为何?”

“因为决定他们职位高低的人是他上司,而不是普通百姓,他们会重视百姓吗?

说句不好听的,百姓在他们心里就是道德工具,实则和蝼蚁区别恐怕不大。

如果,他们能不能当官?取决于天下百姓呢?”

刘虞好像抓住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有抓住。

“殿下意思是,像辽东各村一样,让百姓自己选择谁来担任村长?”

“不错,只有真正做到百姓能决定他们前途和命运时,民为重才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