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考成法与养廉银的结合

宋朝的贪官确实少,可能确实因为人家俸禄高,所以不屑于去贪恋这些毁了自己的清名,所以朱标还是挺赞成的。

“欸,加俸禄是大事,重要的是怎么加而不是加多少。”

顾晨不认可宋朝的好福利,也不太认可雍正的养廉银。

前者让官员不再有干劲只一味求和,这是纯粹把官员给养废了。

后者的养廉银只解决了地方官员的钱袋子罢了,却没有解决真正且最贫困的京官问题。

再者四大爷的制度虽好,可是却也崩得特别厉害。

到了后面这养廉银成了养贪银,反而成了坏事儿。

“快说。”见他如此,朱标就知道顾晨心里已经有了主意,连忙笑道:“你有法子快快说来。”

他和爹因这头疼二十多年,却始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虽然重典治国能够缓解一二,可重典毕竟不能长久。

“这样,臣举个简单的例子。”顾晨见标儿是真心寻求养廉之法,便坐起道:“假如臣是一方的知县。”

“朝廷给的考绩评价是优、合格、差三等。”

“若臣的考绩是优,那便在臣的俸禄上多给他二十石,若是他是合格,便在俸禄的基础上加个十石,若是差,那第一年便要减去十石。”

“若是第二年还是差,那便直接将他罢官换人。”

“当然,臣只是随便说的数,具体加多少还得看陛下和殿下的,殿下以为此法如何呢?”

其实这就是张居正的考成法,和四大爷养廉银的结合体,两事并行,怎么都会妥当一些。

“有点意思。”朱标内心平静下来,觉得此法果比直接加俸会好些:“光曦,你同我说详细些。”

他就是怕直接加俸会使官员懈怠,又怕俸禄一直这么低,到时候会有更多官员受不住诱惑。

“殿下,这得从官员考绩说起。”

顾晨轻声道:“我朝对官员考绩,用的是考满与考察法,京官六年一考,外官三年一考,臣觉得此法太慢且太容易欺上瞒下了。”

“臣以为,年有年头年尾,月也有月头和月尾。”

“应该每年让六部以及都察院的尚书和都御史们,先把各部的属官应该办理的公务都先整理出来。”

“然后规定好一个期限必须完成,并将办理的公务进行登记造册,并制成一式三份的公文簿。”

“其中一份留在本部院作为底本,另一份则送到各科各司,由各科司作为备案,另外一份则交给都察院以备查考。”

“六部尚书和都御史,必须每月对公文薄上的任务进行检查,按轻重缓急路程远近在限定时间督促和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