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确保有一战之力

沧海扬帆 齐橙 1175 字 2个月前

上世纪60至70年代,中国还是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国家,而且还遭受着东西方两大阵营的联合封锁。别说集成电路这种高科技产业,就连钢铁、化工等基础产业,与国外相比都有两代以上的差距。

在当时,中国虽然已经掌握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制造技术,甚至还借助于引进的国外二手设备生产出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但产品质量差、成本高,完全没有市场竞争力。

文献记载,80年代初,国产的某种型号集成电路芯片价格为每片8元人民币,而在美国的同型号芯片价格仅相当于0.24元人民币。

80年代初的中国,百业待举,而国家却非常穷。相比钢铁、化工、电力、交通运输等产业,半导体这种只有富裕国家才能玩得起的产业是排不上议事日程的。

在这一时期,国家的半导体产业发展策略就是引进生产设备,实现部分集成电路的国产化,其中尤其以电视机芯片的国产化最为突出。

不过,对“卡脖子”的恐惧是深深刻在中国人基因之中的,在大批引进设备的同时,中国自己并没有完全放弃对半导体设备和相关材料的研究。

以后世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光刻机为例:

1985年,机电部45所对标美国的4800DSW研制出了国内第一台分步投影式光刻机。

1990年,中科院光电所研制出IOE1010G直接分步重复投影光刻机,主要技术指标接近美国GCA8000型的水平,而GCA8000是美国在80年代中期开发出来的。

此后的八五、九五、十五期间,也都有相应的研究成果问世。中国在光刻机研究方面,虽然达不到国际一流水平,但也绝对没有被国外远远地甩开。

光刻机只是全部半导体设备中的一个例子,半导体领域的其他技术情况也是如此。可以这样说,中国时刻都准备着迎接最严峻的挑战,任何时候都要确保自己有一战之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