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行进

武战天墟 蹇促 2741 字 1个月前

一路上可谓是势如破竹,小的城池如亭城原本就是地方势力主导,大军如有经过是直接投降,并无抵抗,东路军只是在一些位置重要的亭城留驻了人员,其他的只是单纯的易帜而已。

至于再大一些的县城,若是位置重要的或县中资源丰富的,启国朝廷会直接任命县府机构主要人员,并配置一定数量的军队,至于一般的县,则只在县城设置监督机构,负责监察与税务。

县城的朝廷人员也已撤离,不过在这过程中还是与当地势力发生了冲突,在启国朝廷忙于备战而支援有限的情况下,损失还是很大的,当地多年积压的怒火在此时全部爆发出来,当然背后自然也有乾元派的推动,支援了他们一些战斗及军用物资。

至于府城,情况又有些不同,尤其是在东部,启国对于西部和中部的控制是很严密的,由于中部就是沃河两岸沿岸,面积相对于西部和东部而言比较狭小,所以大体上也可分为沃河以东地区和沃河以西地区。

启国的地方势力分布于沃河以东地区,主要是东部,中部沃河以东区域也有一些地方势力,不过实力都较为弱小,影响不大。

启国在东部只完全控制了两个府城,即怀仁府城和镇南城,而镇南城已割让给乾元派都二百一十五年了,失去镇南城不但让启国的战略地位变糟,而且还减弱了对东部的控制,也让乾元派和东部的地方势力有了直接又方便的接触。

同时被割让的镇南城及周边区域,那也是有一个半府还多点儿的地域,且由于是战略地位重要之地,还是朝廷直接控制的,启国可是投入了许多资源下了大力气去建设的,一旦没了,那也是伤筋动骨了。

启国朝廷在海盗之乱时损失很大,虽然其实力还是要强于东部的地方势力,但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调整、休整,而没过多久又赶上了赤阳花之事,后面还被白莲警告,更是让启国朝廷焦头烂额,自然也顾不上东部之事。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东部地方势力的实力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自主性和独立性也有了提高,与乾元派的往来联系也不断增加。

等到后面启国朝廷缓过劲儿来,要再按之前的统治方式去对待东部,东部的地方势力自然是不愿意,之前没过上“好日子”也就罢了,等到好不容易享受了,那谁也不想再回到从前。

这就导致了东部的地方势力抵抗的非常顽强与激烈,虽然在整体实力上还是比不上启国朝廷,但也比海盗之乱之前时候的情况要好多了,胜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分出的,何况还有乾元派的支持。

原本乾元派是打算把现阶段的重点放在与华实界的贸易上,毕竟利润非常丰厚,如此一来无论是提升门派实力还是支持在浃河界的发展抑或是支援启国东部地方势力之类,都可以很好的完成。并且日后若是有何良机,到时也可快速出击与参与。

但由于孙迪的推断与杨萱的验证,他们在华实界的发展是有较大风险的,为了以防万一,乾元派采取了保守策略,只是作为王娇蕊系东源阁的辅助合作者并只在华实界的尖角港附近发展与贸易。

如此一来乾元派就需要新的发展与出路,而以目前沃河界的形势,扩张无疑是最好的,正好又有启国这档子事,也是名正言顺。

启国东部原本有十五个府,镇南城区域割让给乾元派后就剩十三个半府,启国朝廷还是把那半个府作为一个小府,组成十四个府。

怀仁府城是被启国朝廷完全控制,其他有七个府城朝廷是掌控了城守府,算是与地方势力共治,在确定了重点防御的策略后,这七个府城是作为环卫辅助,以分散乾元派的进攻抑或支援怀仁府城。

而被朝廷控制的各县力量的撤退也是为了配合那七个府城的城守府控制整个府城,虽然在撤退过程中遭受了地方势力的攻击,但主要是的力量还是基本上撤走了,再配合上朝廷的援军,七个府城最后都被朝廷控制。

剩下的六个府城是被地方势力掌控,朝廷只是盖印承认而已,但这也不是没用,里面也是有操作空间的,毕竟地方势力之间以及地方势力内部也是有矛盾的,而朝廷的承认又是必须的。

不过自从启国朝廷丢失镇南城区域后,这一招就没什么用了,因为东部地方势力背后有了乾元派,等到乾元派正式进攻启国,他们也成了助力,虽然在县城、府城的战斗中有不小的损失,但并未影响根本。

东路军并未着急进攻朝廷据守的府城,而是一路上都与地方势力进行“交接”,达成初步的约定,并派驻队伍驻守一些战略要地,至于资源丰富之处并未驻守,这自然是让利,但效果很好,对比启国朝廷,高下立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