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这是你最后的决定?

想到此处,高晓光无奈地长叹一声,心中感慨万千。

此刻,他终于深切体会到为何在某些特定时刻,组织会要求干部们组建家庭。

原来这不仅仅是一种情感寄托与依靠,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牵挂;

它宛如一道无形的绳索将人们紧紧束缚在一起,让人在面临重大决策时无法轻易割舍亲情与家庭的温暖。

这种羁绊既令人感到甜蜜温馨,有时却也成为了前行道路上难以跨越的阻碍。

“任书记!关于基地科研经费……组织上怎么指示?”高晓光将文件放到石桌上。

“经费不会增加,反而明年经费依旧会削减……”

“这怎么行?这简直就是巧妇难炊无米知更啊!”高晓光顿时急了。

“晓光你不要急,组织切身考虑到咱们覃岭基地的困难,因此组织上特批,此次出口侯赛因的无人机,咱们基地可以截留一部分纯利润作为研发资金。”

王德彪说罢,一旁的任正国接过话茬,“晓光同志!组织上也有困难,咱们要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而且科研经费短缺只是暂时的,我坚信组织要不了多久就能走出财政困境,那时组织会优先恢复咱们的科研经费。”

切!

按照平时世界目前的发展。

组织上想要走出财政赤字,起码需要3至五年,甚至更久。

高晓光深知,大规模且高利润地出口兵器这种模式已然成为历史。

对于一个拥有广袤国土面积的大国而言,区区百亿的利润投入就如同将一滴水撒入汪洋大海之中,甚至连一丝涟漪都难以激起。

要想一劳永逸地解决基地科研经费这一棘手问题,仅依靠传统的兵器出口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高晓光心中有了明确的方向——必须从第三产业企业着手寻找突破口。

他坚信,只有通过涉足多元化的经济领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自负盈亏,才能真正为基地的科研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任书记,只要组织答应将三产利润归属基地支配,我就继续当这个院长,如果组织不同意,那我现在就收拾东西,前往东边农场进行劳动改造。”

“晓光同志!你考虑清楚了?这是你最后的决定?”任正国追问。

他没想到!

都到这时候,高晓光竟然还敢向组织提要求。